搜索
 

徐圻: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为新时代贵州注入活力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2018/05/23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理事会理事长徐圻,曾担任过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局长、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他感叹:“这些年来,我算是贵州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特别是近5年,贵州一步步走来,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在他看来,激发起人们的文化自信,展现出强大精神和道德力量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同时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团结奋进”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徐圻说:“中华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没有出现过断层,始终传承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思维、道德、审美、生活方式,而这一切得以形成,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团结奋进在贵州世世代代老百姓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维护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国家政治统一,从来都是自觉的行为,奢香夫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徐圻认为,儒家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体系。他说:“孔子开创儒家文化以来,就一直不断地与‘他者’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互补、融合,也因此衍生出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各有特色的思想大家,从而使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的时代化和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就体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

作为儒家文化的四座高峰之一,王阳明以及阳明文化成为孔学堂紧紧抓住的优势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各类文化高峰论坛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孔学堂不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效应,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更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成都乃至日本和韩国等地的顶级专家,组成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为贵州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和智慧力量。

“贵州人这些年做了很多创新。传统文化创新最大的亮点,就是孔学堂。”如今的徐圻是孔学堂最坚定的推广者,“这5年来我们做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的事情!”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贵阳孔学堂是“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的典范,在短短5年时间里,打造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在海外有知名度的文化平台。

在文化系统工作多年的徐圻,对贵州近年来的文化建设深有感触。“有效推进文化建设,首先要抓资源,要有文化认知,能了解、识别我们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第二要抓着力点,比如侗族文化中主要突出侗族大歌,传统文化则是大力发扬阳明文化;第三要抓效果,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拿给人看的,唱给人听的。文化不能追求形式主义,但文化一定要有恰到好处的表达形式,这样才能形成百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并能参与其中的文化氛围。做到了这几个方面,也就实现了文化的‘后发赶超’。”

徐圻认为,培育和发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要以史为镜,从深厚的文化沉淀中阐发新的思想,方能为贵州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维度的动力与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