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贵州安顺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安顺市召开,本次会议以“扬中国优秀文化,展安顺非遗魅力”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充分展示安顺非遗文化魅力,专家和学者通过对话分享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验,助力提升安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和水平。
地戏,俗称“跳神”或“傩戏”,形成于明代初叶,是安顺屯堡人独有的一种传统民间戏剧。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戏作为安顺标志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名远播的同时也面临发展的困境。
“安顺直到现在也没有一家大型的面具艺术博物馆,并且很少有新的地戏作品面世,而已有的一些作品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对于地戏文化的现状,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陈玉平分析,应积极创作一批以地戏和面具为元素的创新戏剧作品,同时筹建中国面具博物馆,将安顺打造成为世界面具的汇集地、收藏地及展示地,向创作基地和面具知识传习基地延伸。
安顺市黔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丁武光认为,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屯堡村落档案,从屯堡村落的界定、村落构成、民俗文化元素、音像资料等方面对屯堡文化进行采集,建立“屯堡氏族家谱资料库” ,深入研究屯堡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晓龙表示,安顺市委、市政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机制,成立非遗文化组织机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