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份,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2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8%,同比增长22.9%,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4个百分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连云港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正在加大,逼近40%的大关,这意味着连云港市工业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驱动模式向现代经济驱动模式转型。
今年以来,在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宏观政策背景下,面对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新常态,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开发重大机遇,着力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列统企业515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1.56%,分布在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电子及通讯设备、智能装备、仪器仪表六个行业。今年1至7月份,全市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三新”产业分别实现产值684.77亿元、270.04亿元、139.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30.2%、12.7%。这些数字表示,今年以来,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运行良好,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创新载体不断增强。连云港高新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全市创新创业核心区。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连云港)正式挂牌运行。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加速推进,培育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25个,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科技税收减免额9.5亿元,减免额位居苏北首位。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3311”工程,联合市人才办开展“高企走进校院所,协同创新转成果”系列活动,组织市内外产学研对接活动30余场次,引进各类创业创新人才126名、省级企业“科技副总”32名。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出台《连云港市2015年度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批兑付122家企业补助经费637.47万元,引导122家企业购买第三方科技服务项目208项。制定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行动方案(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推进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区利用现有孵化载体、闲置厂房等布局发展众创空间。市科技创业城完成15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设计,建设工作进入招标阶段,预计10月底具备入驻条件。举办连云港创新创业大赛,首轮报名参赛企业和团队120个,同比增长45%,其中创业团队45个,是去年的4倍。
此外,连云港市还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培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力度扶持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储备新的增长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