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3月份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工作部署和目标要求,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全市服务业运行情况
一是总体形势运行平稳。1-9月,全市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6.5亿元,同比增长10.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3 %,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预计服务业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3.5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市预计实现“4+3”服务业特色产业增加值609.3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6.5 %。
二是重点行业发展良好。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共12户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中安洁医疗、德润环保、乔扬机械、世昌农牧4户企业挂牌新三板,鼎欣智能科技、泓州设计、金字塔装饰、我要吃电子商务、御传堂生物科技、凯润建设、鑫辉建材、杰创科技8户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此外,井神盐化IPO通过发审会,年内有望实现A股挂牌上市,成为我市第二家在境内主板上市企业。电子商务稳步推进。1-9月,全市预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7.3亿元,网络零售业中在慧聪网、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B2B电商平台注册并开展业务的企业有8000多家,在淘宝、天猫平台上活跃网店有2万多个。淮工深蓝软件有限公司通过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是迄今为止苏北唯一一家通过认证的企业。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全市首家文化银行签约组建,重点支持经营业绩好、成长潜力大的优质中小微文化企业。27个旅游项目获省旅游引导资金1550万元,同比增长37%,数额和增幅位列苏北前列。
三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止9月底,202个5000万元以上“4+3”服务业特色产业重点项目202个项目共完成投资362.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74%。淮安金融中心已有5家银行机构、4家保险公司签署入驻意向书;古淮河·西游文化旅游产业园内龙宫大白鲸嬉水世界试营业;淮安智慧谷A1号19层交易展示服务楼、A2号科研实验楼室、B1号科研孵化楼墙体砌筑完成;淮安综合大市场内龙凤旺万家婚庆礼品创业园1号楼主体封顶,2、3和4号楼安装施工;淮安中兴(淮安)智慧产业园正式开工。
四是集聚趋势更为明显。今年3月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我市对服务业集聚区进行了重新认定,调整整合后全市共有省、市服务业集聚区29家。截止9月底,29家省、市服务业集聚区完成完成营业收入193.3亿元,实现利润11.1亿元,入驻企业超过1.3万家,实现就业10.5万人。其中,5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73.9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借助“国字号”平台,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园区在孵企业105家,成功出孵企业45家,孵化企业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达到近200件。淮安软件园初步形成软件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软件企业加速园以及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基地为主的“三园一心”发展格局。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内宁淮创智天地、现代食品城、清江古韵水岸风情街、阳光湖新天地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内圆通速递项目投入使用,中通快递苏北总部试运营,快捷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二、重点工作情况
一是构建政策体系。积极构建“4+3”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出台《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淮发【2015】12号),明确提出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基础服务业,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全面打响“六在淮安”品牌。科学编制“4+3”服务业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健康养生、物流规划已初步通过专家评审,旅游、电子商务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或修编,正在进行征求意见及完善,金融、商贸、文化创意规划正在进行编制。研究出台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目前意见初稿已经过两轮讨论,近期将报政府常务会讨论。
二是强化目标考核。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县(区)跨越发展考核的意见》和《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对“服务业入库税收”和“省重点项目考核”的考核力度,对服务业入库税收指标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制度,每月通报服务业入库税收指标完成实绩和完成比例,每季度考核完成实绩和目标完成情况。对重点服务业项目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每月现场督查在建项目建设情况、签约项目新开工情况和省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各地新开工项目数和未达计划进度的项目。
三是完善要素保障。加强人才培训,市发改委、市委组织部和浙江大学4月份联合举办了“浙江大学—淮安市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训班”,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分管服务业的副县(区)长和县(区)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进一步理清了“4+3”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大向上争取,积极帮助淮安智慧谷项目争取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00万元。开展资金扶持。组织开展2015年度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和集聚区申报工作,对列入2015年度“4+3” 服务业特色产业项目优先予以扶持,共收到服务业重点项目申报11个,县域服务业集聚区申报4个,9月份与市财政局联合赴项目现场实地审核,近期将组织专家评审工作。
四是全力招商引资。采取招商说明会、上门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相结合的立体招商方式,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今年3月,在杭州成功举办“4+3”服务业特色产业招商推介会,并走访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现代控股集团等企业,就企业在淮项目建设和追加投资等问题与企业进行座谈交流。6月,牵头联系厦门商协会、厦门淮安商会商务考察团来淮考察,并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出席会议并致辞,我委还对我市服务业进行了招商推介。8月,组织市白马湖办、淮阴区发改委等单位参加的服务业经贸代表团对台湾进行了为期6天的经贸考察交流活动,重点考察了台湾广运公司、雄狮集团、松山文创园、长庚养生村、双莲安养中心等企业和项目,并同各行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意向合作洽谈。市委姚书记会见台湾广运机械工程公司谢清福董事长,并就淮安和广运公司未来的合作进行友好会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保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提高服务业比重、调整服务业结构为导向,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确保实现“‘4+3’服务业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的年度目标,全面超额完成淮发改办[2015]38号文件下达服务业处的各项任务。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重点行业突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完成“4+3”服务业各特色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抓紧制定物流、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产业实施意见,明确近阶段全市“4+3”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突出空间布局和载体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良性发展。
二是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扩大集聚示范效应。深入贯彻实施全省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三大核心支撑载体。重点建设好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淮安软件园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引导项目向集聚区集中。重点扶持集聚区内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和载体建设等,促进集聚区提质增效。加快推进202个5000万元以上“4+3”服务业特色产业项目,重点建设淮安智慧谷、淮安综合大市场内婚纱礼品电子商务创业园、大宁百货O2O商城、淮安电商孵化中心等项目。
三是深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服务业发展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互联网平台经济和文化产业有关会议精神,注重强化互联网经济思维,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理念、技术手段、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调研,加快推进综改区内宁淮创智天地、鼓楼医院、南京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综改区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加强服务业目标考核,促进服务业科学发展。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县(区)跨越发展考核的意见》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对“4+3”服务业特色产业进行考核,从“服务业入库税收增量增幅”、“服务业GDP占比提高幅度”、“4+3”服务业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推进等8方面考核完成实绩和目标完成情况。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以解决,确保完成全市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督查推进工作任务。
五是全力招商引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突出招商选资,加强以浙资、闽资为主的民资招引,谋划和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节能环保、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的服务业项目。重点做好厦门服务业招商工作,计划于11月份牵头举办厦门“4+3”服务业特色产业招商推介活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