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工业发展的跑道上,我县坚持加入“绿色芯片”,让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
不断创新工艺,提升了质量、做优了品牌……经过转型升级,华昌铝业、苏黎迪等企业迸发新活力。
在县经济开发区,一批像一帆新能源、鑫宇光伏等企业的入驻,实现了新兴产业的集聚。
偌大的车间干净整洁,全自动的机器正逐渐取代人力,整个生产车间里见不到几个工人……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我县纺织企业已司空见惯。
……
通过转型做加法,“调强”工业结构;创新做乘法,“调新”产业动能;产能做减法,“调优”落后产能。如今,我县工业发展正迸发出绿色新动能。
实现工业经济绿色发展,转型升级首当其冲。
徐州苏黎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制造受话器、扬声器等电子产品的企业,目前生产异常红火。“这一切都得益于产业的转型升级。”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积极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对新型材料进行改造。同时,大力引进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专业技术性人才,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如今,我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一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围绕一批关键技术,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注重引进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不断推动重大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产业必须“调新”,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正在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徐州一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思路明晰可见。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今年公司引进了机械手,购置了全自动层压机等设备,新上了一条锂电池生产线,满足了订单不断增长的需求。
一帆新能源并非个案。
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了产业的技术层次和整体水平,形成了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绿色发展必须要下决心化解落后产能。加大技术装备投资力度,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装备,推动纺织业向产业高端攀升……转型升级下的纺织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徐州国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淘汰落后设备、扩建新厂房、增添新设备和新技术,将原来低端的塑编企业改造成现代化的纺织企业。“现在企业不仅‘重获新生’,还降低了能耗,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企业董事长张朝林说。截至目前,我县集聚了鹏翔纺织、华晟纺织等创新型纺织企业539家,规模以上企业257家,年产各种纱线60余万吨,形成了以粘胶纱线为主,兼有棉纺、毛纺等初具纺织产业链雏形的工业体系,构建了环锭纺、气流纺并存,普梳、精梳相结合的新格局,产品档次不断提升。
绿色工业崛起,已在路上。沛县精彩,正在演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