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蔡桥镇,位于苏北经济后发地区,区位资源并不突出,但近年来该镇紧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思维方式,拓展招商路径,以精细化服务、精选化招商、精准化推进,从最初步履维艰、事倍功半,到如今耕耘积淀、客商纷至,打造出外资企业集聚地、招商项目示范区,催开了产业富民新格局,仅2017年就招引项目14个,在招商引资中演绎着“蔡桥智慧”,创造出“蔡桥速度”。
故事一:丹心一片开“先河”
新加坡联立公司是蔡桥镇引进的外资企业。这家企业专业从事包装印刷,具有很广的海内外市场。从跟踪洽谈到项目落户,历经了5个年头。好事多磨,虽有漫长期待的煎熬,但更有项目落地的欣慰。联立公司从签约落户蔡桥到竣工投产,只用了8个月时间,其快捷的速度来源于蔡桥招商人服务企业的一片丹心。
江苏办理外资项目印刷许可证在历史上还没有先例。省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印刷品许可证,需要市一级政府备案,报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颁发证书,其中的审核过程繁琐,高难度的材料申报和技术要求,让许多这样的企业知难而退,招引单位也不愿涉足。公司落户蔡桥后,公司老总最担心的就是印刷手续办理,也是有意把这块“硬骨头”交给蔡桥的招商团队,作为检验蔡桥人服务能力的“试金石”。
看似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任务,蔡桥的招商团队一部分人奔走在省市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政策咨询,为精准办理手续做好足够的功课。一部分人不分昼夜,研究梳理申报事项,准备规范性材料。市文广新局的接待人提醒有15项技术指标,在乡镇落户的外资企业办理印刷许可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提振百倍精神,誓必攻克堡垒。
故事二:乡梓情深招“凤凰”
去年10月的苏州,让人流连。蔡桥镇驻外招商小分队3个人挤在旅馆小客房内,商量第二天拜访企业安排。突然,招商办主任接到了镇内台资企业南亚公司薛总的电话,告知昆山周庄有一家台资企业有投资意向,可以去拜访一下。当即朱镇长就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制订了详细的拜访计划,并连夜赶往昆山周庄。
公司总经理张女士是滨海籍人,丈夫赖先生是台湾桃园人。在拜访时,明显感觉到他们有一种对“不速之客”的提防。“我们已在南通某地看好了地方,也谈了投资意向。你们半路插上一杠子,让我们感到很为难。”这样的开场白让朱镇长一行感到希望渺茫。好在经张女士的一番劝说,赖董事长才耐着性子听取来客的介绍。见有了转机,他们3人赶紧介绍滨海的发展条件、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希望公司能到滨海蔡桥来考察投资。
“你们的承诺我们怎样才能相信?只听你们的介绍,又怎么能让我们随便改变投资计划?”赖总的一席话,让3人为之振奋,看到了有进一步沟通洽谈的希望,于是邀请客商到滨海考察,得到了张女士和丈夫赖先生的赞同。
后来,张女士夫妻先后考察了五个地方,最后才来到了蔡桥镇。在接待他们时,镇党委主要领导全程陪同考察,之前的将信将疑在赖总和张女士的心中早已烟消云散。时隔两天,夫妻二人再次来到蔡桥,签下了一期租赁厂房临时过渡生产的投资协议。在招引周庄千灯镇的众多企业中,创下了最短时间签约落户投资的第一例。
故事三:不见不散成“约定”
蔡桥镇有一个已经建了四、五年的特别微信群,在这个群里,除了该镇的领导和招商团队外,都是清一色的蔡桥籍在外创业有成人士。从一开始建群的10多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16人。这个群有个特殊约定——“正月初三,不见不散”。
去年的正月初三,蔡桥招商团队为了这一天,足足忙了近一个月。一个招商团队,硬是靠辛劳完成了具有统计专业的工作。“正月初三,不见不散”已成为众多蔡桥人致力蔡桥招商引资和共谋发展的无束约定。他们在微信群里通报项目信息,交流考察感受,发布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邀约客商同行考察,为蔡桥的招商引资奉献出无私的情怀。蔡桥的招商团队,视正月初三为招商团队自己的节日,视微信群为自己的眼睛,赢得了蔡桥在外创业人士的高度赞誉。去年10月底的苏州招商会,蔡桥有成人士协助家乡的招商团队热情广邀客商,200多名客商汇聚一堂,现场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8亿多元。更有一批蔡桥人扛起回乡创业的大旗,今年来,新上回乡创业工业项目7个,个体私营企业100多家。
时近新一年的春节,蔡桥的招商人已经开始忙碌。他们要用最好、最热情的方式,迎接大伙儿回家过年,相约“正月初三,不见不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