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季度盐城市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4/2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总定位,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改革创新,突出项目推进,加强载体建设,全市经济开局良好、运行平稳,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 

  预计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亿元,增长10%,占预期目标2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亿元,增长12%,占预期目标25.6%;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23%,占预期目标25.5%;外贸进出口总额19.1亿美元,增长20.5%,占预期目标23.1% 。总体来看,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开门红”目标。 

  一是农业生产总体良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要求,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拓展农业现代化工程,全市农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夏熟形势总体较好,全市夏粮种植面积690.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夏熟苗情与常年接近,具备丰产丰收基础。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预计一季度,新增高效设施农业5.6万亩,占年度计划的37.3%。畜禽养殖持续回升,努力克服禽流感和生猪市场疲软带来的不利影响,预计家禽出栏5700万只,增长6.8%;生猪出栏255万头,增长7.6%。龙头企业势头稳健,预计全市规模龙头企业销售495亿元,利税31.4亿元,分别增长5.2%4.1%。植树造林加快推进,完成成片造林近7万亩,占年度计划的70%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调新、调高、调轻、调强十项行动,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预计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11%,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占预期目标的24.6%;工业投资520亿元,增长18%,占预期目标的26.9%;工业开票销售1058亿元,增长12.6%,环比提高2.6个百分点,占年度目标的23%。汽车行业实现销售300亿元,增长11%DYK产销汽车均可超16万辆,分别增长7%3%1-2月份,全市“4+3”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90.3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26%;增长20.6%,高于面上10.6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增长30.6%。节能环保产业开票销售120亿元,增长20%,环保科技城成功入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9.9亿度,增长1.5%,相当于节约标煤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其中,光伏发电2.3亿度,增长95.6% 

  三、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积极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引导服务业集聚化、便利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预计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12.5%,占预期目标的25.7%。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预计一季度服务业投资286.8亿元,增长30%,快于去年底1.7个百分点、快于工业投资10个百分点。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4.5%29个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133.6亿元,税收5.46亿元,分别增长19.3%16.1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市电商交易额约293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约28亿元,环比增长48%;电商快递园线上交易额近亿元,增长50%以上。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1-2月份,全市商品房上市271.9万平方米,增长5.6%;成交均价为5038/平方米,增长0.6%。其中,商品住房上市191.3万平方米,增长0.3%;成交均价为4403/平方米,下降2.3%2月份当月,全市商品住房上市面积环比增长2.8%,销售面积环比增长21.7%;供销比为1.2:1,较上月下降0.2;成交均价环比下降0.8%。物流业增势较好,公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9.7%9.9%。信息产业发展较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18亿元,增长19%。服务业税收平稳增长,1-2月份,全市累计完成服务业税收46.9亿元,增长12.9%。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增长60.4%,对服务业税收贡献率达36.1% 

  四、重大项目加快突破。深入开展“项目载体突破年”活动,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观摩,项目落地势头较好,重点工程推进扎实。一季度,全市开展专题招商活动50多场次,在手新开工、竣工、签约和洽谈“四类”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10个,增长7.9%。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全市81项“三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1.9%,项目开工率7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350项八大类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4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3.3%,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领胜移动互联产业城、摩比斯三电汽车电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占年度计划17.1%,较去年同期增加7.6亿元。总长41公里的市区内环高架快速路网工程全线开工;徐宿淮盐铁路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正在加紧推进环评、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连盐铁路加快建设,线下工程量完成50%以上。 

  五、沿海开发深入推进。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聚合各类发展要素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沿海经济升级版。预计一季度,全市沿海开发7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5亿元,增长15.6%;列入省五年推进计划78个项目完成投资进度71.9%,省六大行动方案项目实施率85.8%。一港四区实现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增长31.2%。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盐城港完成投资10.5亿元,占年度计划26.2%。大丰港区滚装码头和二期码头扩建工程、滨海港区煤碳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射阳港区航道和码头二期工程等港口项目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加快集聚,重点推进28个临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5个沿海经济区开票销售、税收分别增长21.2%23.3% 

  六、社会民生不断改善。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八大体系建设,把发展惠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预计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0元,增长9.3%,占预期目标的2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0元,增长11.2%,占预期目标的35.6%。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均达97.2%,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3%。大力兴办20项实事工程,预计一季度完成投资14.5亿元,占年度计划16.4%。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906套(户),超序时进度14.5个百分点。全力服务就业创业,启动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三万”工程,累计培训3365人,扶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创业2600余人,其中新增返乡创业1366人。1-2月份,新发展私营企业2544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194户,分别增长29.1%6.4%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当前全市经济运行处于预期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重点支撑减弱、项目投资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从主要经济指标看,部分指标序时进度还有差距。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4项指标还没有完成23%的“开门红”目标。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比去年同期出现回落;有3项指标增幅低于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为50.6%,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增长面51%,较60%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固定资产抵扣税额连续7个月同比下滑,1-2月份降幅扩大至38.1%,环比下降7.8个百分点,低于宿迁增幅50个百分点。二是从增长结构看,重点行业支撑减弱。1-2月份,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增幅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下降4.8个百分点。1-2月份,全市工业用电28.97亿度,下降7.95%,列全省末位,除建湖外,各板块均呈下降态势,最高降幅达25.9%。冶金行业整体下滑,是影响全市工业用电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80.8%的“涉钢”企业同比少用电2.1亿度,拉低工业用电增长6.74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增速回落,1-2月份开票销售增长15.5%,较去年底下降1.3个百分点。DYK汽车生产增长6.5%、销售下降1.7%,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和14.5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1-2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4%,同比下降24.7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分别下降0.5个、57.7个和36.9个百分点,待售面积达421.6万平方米,增长47.9%。纺织行业低位徘徊,1-2月份开票销售增长1.1%,连续10个月个位数增长。化工行业持续负增长,1-2月份开票销售下降1.6%,连续5个月下滑。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养殖效益处于亏损,平均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200元左右。三是从发展后劲看,投资动力有所不足。全市新批项目数量增加,但投资规模明显下降。1-2月份,全市审批项目数量增长7.1%,但累计项目投资额下降25.7%;除房地产以外的产业项目28个,仅占9.8%。技改项目数量增长80%,但累计项目投资额下降13.5%;项目平均体量仅有3595万元,同比下降52.1%1-2月份,全市供应工业建设用地4185.1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245亩,至目前,全市供而未用、闲置土地1.4万亩。一季度,全市洽谈项目同比增加45个、签约项目增加29个,但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同比减少17个。 

  三、当前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经济运行中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围绕实现上半年“双过半”目标,二季度必须从头抓紧、一着不让、统筹兼顾,为此提三点建议: 

  一是更大力度研究落实稳增长措施。加强经济监测分析,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重视关键指标环比回落的现象,抓好止跌措施,有效防止“平开低走”的情况出现。强化分类指导,实行分业施策,关注汽车行业和房地产市场走向,重点围绕推出的KX3新车型,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提升销量;积极探索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兴地产的运行模式,满足现代化居住需求。强化服务企业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关注困难行业和企业,增加要素资源保障,围绕1530家未达标规上企业,研究制定解困办法和政策,努力实现增产增效。 

  二是更大力度培植新增长点。按照“项目载体突破年”活动部署,坚持一手抓现有企业服务,一手抓项目招商引资,有效组织春季招商活动。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扎实开展“五抓五比”活动,签约项目要主动服务、尽早开工,开工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促进项目快建设、早竣工,尽早形成增长点,为经济稳健增长提供支撑、积蓄后劲。深入发动全民创业,认真落实30条鼓励创业和10条激励创业政策,尽早制定出台创业带动就业五年规划,形成浓厚创业氛围,加快培植各类市场主体。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在经济环境趋紧形势下,深入推进改革,宽松发展环境,激发经济活力。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政府部门“1+2+6责任清单。加快涉批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二季度完成17家中介机构改制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展“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人才引进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我市从“打工经济”转向“创业经济”、由“创业经济”迈向“人才经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