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扬州阔步融入长江经济带 十年建成江淮大走廊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扬州日报2017/02/27

宁启动车运营。资料图片

宁启动车运营。

  扬州将怎样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日前,结合扬州发展实际,我市制定印发了《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昨天,市发改委召开今年首次新闻发布会,围绕意见进行了解读。据了解,未来5年,扬州将重点推进5大重点任务、31项具体任务,进一步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任务一

  十年基本建成江淮生态大走廊

  意见 5大重点任务中,第一项是“精心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表明建设纵贯南北的生态大走廊,是当前我市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具体有7项任务:1.扎实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2.着力提高环境质量;3.强化生态修复和保护;4.有效保护利用水资源;5.大力保护岸线资源;6.切实保护“三湖一河”;7.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解读】“扎实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制定大走廊建设整体工程时间表和路线图,项目化推进相关工程建设,是重要抓手。”昨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服务业办公室副主任孙景亮说。

  围绕“一带一廊、五大板块、八大工程”总体布局,完善江淮生态大走廊总体规划,意见明确了时间表:“力争五年有现实模样、十年基本建成。”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孙景亮说,按照部署,沿线严格治理工业污染,将全面取缔化工、原料药加工、印染、电镀等“十小”企业,在产业布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江淮生态大走廊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国际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研究基地;将充分发挥沿江地区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长江大江风貌、运河风光、湿地公园和历史遗迹景观,打造城市滨江文化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任务二

  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意见 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是扬州参与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具体有9项任务:1.加快提升航道等级;2.促进港口布局优化;3.发展现代航运服务;4.大力推进铁路建设;5.完善公路运输网络;6.加快航空港建设;7.完善油气管网布局;8.打造综合交通枢纽;9.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解读】上述9项任务,着力点在于打造我市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陆路:除加快建设铁路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扬马城际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外,市发改委外经处处长吉爱平说,“一个新的亮点是,规划建设贸运专用铁路,加快推进铁路入港工程。”

  水路: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为依托,加快沿江港口码头升级改造,形成具备10万吨级海轮减载靠泊能力。加强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积极探索宁镇扬三港错位、联动发展,着力打造江河海联运水运枢纽。加快整合长江岸线资源和功能,建设“亿吨大港、百万标箱”扬州港。

  针对现代航运服务,吉爱平说,一方面,将着力建设南京都市圈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逐步开辟扬州至连云港、宁波港及武汉、重庆等内河航线。另一方面,将推动京杭大运河扬州内河集装箱码头建设,通过水公、水铁、水水联运方式,打通与长江中上游的物流通道。

  空港:以货运包机为切入点,积极申请新增面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加强与上海、南京的合作,优化航路、航线及终端区,完善支线航空运输,提升空域保障能力。加快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基地通用机场为核心,小型通用机场和起降点为补充的三级通用机场布局体系。

  任务三

  创新驱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意见 长江经济带,沿江几百个大中小城市,流域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具体有7项任务: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推进工业转型升级;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推进服务业提升发展;5.推进农业质态提升;6.提高绿色能源消费比重;7.促进产业有序转移与承接。

  【解读】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聚焦车船制造、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长江经济带大背景下,我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孙景亮说。

  充分挖掘扬州长江历史文化底蕴、大运河世界遗产和人文风情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精心谋划发展现代休闲娱乐和会展服务业,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充分发挥扬州传统文化品牌效应和魅力,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物联智能、跨境电商、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围绕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饮食、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生活,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

  “一直以来,我市在产业合作方面,重点方向在‘东’,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扬州开展产业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吉爱平说。

  去年5月,市发改委、工商局联合组织了我市10家行业代表企业前往湖北荆门地区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对接活动。考察中发现,中西部有着相对宽裕的要素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吉爱平认为,这为我市促进产业有序转移与承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任务四

  建设长江与运河的文化名城

  意见 沿江城镇带、沿河城镇轴,构成了我市城镇化基本格局,借力长江经济带建设,统筹推进城市融合发展。具体有5项任务:1.优化新型城镇格局;2.提升区域竞争力;3.建设新型城市;4.完善快速路网建设;5.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解读】吉爱平介绍,优化新型城镇格局,主要从三点入手:

  做优中心城区,完善东西向空间框架,增加南北向城市厚度,推动“一体两翼”建设向沿江沿河联动发展。

  加快市区沿江腹地的规划建设,加快生态科技新城、广陵新城等重要功能板块载体建设,精心打造滨江板块现代城市发展格局和历史文化特色内涵。

  做强仪征、高邮、宝应等三个县级城市,分类发展重点中心镇、城区周边镇、专业特色镇,分类引导村庄布局优化和差异化发展,做强特色小镇、做特美丽乡村。推进高邮市、江都邵伯镇、仪征月塘镇、宝应氾水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到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吉爱平说。

  绿色是扬州的底色。对于提升扬州城市特色品质,意见提出,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传承古代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塑造多元、开放、包容的长江与运河名城文化品格。

  任务五

  争创全方位开放新优势

  意见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争创全方位开放新优势”引人关注。具体有3项任务:1.完善对外开放制度保障;2.推进与“一带一路”战略互动;3.打造开放型经济新载体。

  【解读】根据意见,积极推进江都、仪征、广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提升完善扬州市食品工业园,创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园区。

  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与上海、苏南板块及沿江城市开发园区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交流、文化创意、教育医疗、节能环保、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境内外合作互动。

  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在开放中共同发展。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立足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扬州将更加令人憧憬。 

  长江经济带建设大事记

  ■2014年3月,“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江苏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五个区”战略定位,全面推进我省建设长江经济带各项工作。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2016年10月8日,省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讨论《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部署江苏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具体工作任务。

  ■2016年10月17日,全省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对我省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

  ■2016年8月起,为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市发改委牵头起草意见,先后三轮征求各县(市、区)、功能区和市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后,于今年2月以扬发〔2017〕8号文件印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