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扬州市发改委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当好参谋助手,狠抓政策落地,奋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和名城建设再添新力。
坚持虚实结合,把“务虚”工作转变为推动发展的实在举措,提升规划编制和形势研判的针对性实效性
从“务虚”的方面看,坚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努力推动规划成为符合上级精神、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发展规律、契合扬州实际的好规划。必须切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围绕结构优化要求,关注和剖解存量调整、增量做优的情况,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的监测分析工具,继续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同时,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补短板为目标和方向,切实从扬州实际出发,加强经济结构性改革、新旧动力转换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从“务实”的方面看,就是要推动规划符合“五可”要求,抓牢具体化、项目化推进“十三五”时期各项重点工作的着力点,确保规划契合扬州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成为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就是要在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企业关切,牵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进一步彰显发改部门的担当精神;就是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一批调研成果转化,使之成为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
坚持长短结合,把握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的平衡,提升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从短期来看,更要高度重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在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基础上,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要求,把促进消费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继续巩固批零住餐等传统商贸消费,积极扩大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同时,继续推动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明年新开工、新竣工服务业重大项目分别达到40个、25个。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加快人才引进,努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力争明年产值规模达到4500亿元。
从长期来看,既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更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动力培育,以新动力发展新产业,以新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并进、扩大总量与提质增效并进,以企业、集聚区、项目和平台为抓手,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构建与我市主基调主战略相适应,具有鲜明扬州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同时,在做大做强现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着力形成布局合理、集聚集群发展的“5+3”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突破45%。
坚持放管结合,力争“放要放彻底”、“管要管到位”,提升重大项目建管水平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从“放”的方面看,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国家、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向,完善推广PPP投资模式,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编排30个具有稳定投资预期回报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建设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放宽准入、引进培育等方式,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加快建设商务咨询服务业集聚区,招引更多高端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入驻。继续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
从“管”的方面看,要强化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刚性约束,制定并严格实施《扬州市重大项目稽察管理办法》、《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投资健康运行。要强化中介机构的服务管理,今年以来,我市编制了涉审中介服务“四项清单”,对全市67项涉审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规范,最终编制形成了33项涉审中介服务事项和20个行业229家涉审中介服务机构目录清单。下一步,继续深化涉审中介机构改革,重点打造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中介机构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提高中介服务效率;及时制定出台涉审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并分行业开展中介服务机构星级评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