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企业债券发展概况
截止去年底,扬州市共发行18期企业债券,发行规模163.08亿元,平均发行综合成本在7%左右,2015年高邮城建债的发行成本控制在5.48%,创出了新低。发行期限基本在6-7年左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规模低成本的建设资金,也促进了全市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方向的转型。
2015年,扬州发展改革委紧紧抓住有利的政策窗口期和利率市场下行期的机遇,积极推动全市特别是县(市、区)投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建设资金,节省财务成本,优化融资结构。2015年已成功发行2期,发行规模20亿元;已报进国家发改委待批的有2支,拟发行规模20亿元;准备上报或正在筹备发行的企业债券约6支以上。2015年,高邮市、宝应县直接融资都实现零的突破,高邮市成功发行了10亿元“财政非百强县”企业债券,且发行成本创下了全市企业债券成本的新低。宝应县企业债券也成功上报国家发改委,预计能在近期获得批文。
二、全市企业债券的主要特点
(一)指向明确,施力精准。当前我国企业类债券票据融资工具主要有国家发改委的企业债券、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以及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券。其中,企业债券是唯一一个明确规定募集资金投向的债券品种。目前我市企业债券已基本实现对市级各投融资平台、国家级开发区、各县(市、区)(除广陵区)的全覆盖。在资金投向方面,我委运用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优先保障了全市保障房建设、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资金量大、成本低廉。企业债券融资期限与项目建设周期匹配度高,募集资金一般占项目总投资比例的70%,一旦成功发行可基本满足项目融资需要。另一方面,近期货币市场持续宽松,资本市场利息水平维持在低位运行,企业债券发行利率顺势走低,与信托、私募等高成本融资的利差不断扩大,一般成本低于上述产品的2-3个点,是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低成本资金的重要来源。
(三)转型发展,持续创新。由于企业债券属于公开市场发行,发行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全面规范的企业治理,做实做强企业资产,加快建立独立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模式,从而真正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从实际操作看,发行过企业债券的企业更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为其后续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陆续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创投债、并购债、项目收益债等创新品种,我委紧跟政策,积极主动谋划对接,为不同主体、不同项目量身打造最合适的债券品种。
(四)资信优良,风险可控。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打造,我市已形成一批资产实力较强、信用等级较高的发行主体。我市城建控股集团资产总额已超过600亿元,评级AA+,在最新全国城投公司排名中列40位。形成了一批评级在AA的市直国资企业,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了1-2个评级在AA的投融资平台。我市发行主体受到了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一致认可。我委持续加强债券存续期监管,督促指导债券还本付息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执行效果。截止目前,我市企业债券市场运行健康,尚未出现企业债券信用违约事件。
三、企业债券融资的政策建议
我市未来4年企业债券还需偿还本息债务共计128.9亿元,年均约32亿元,偿债压力还是较大的。因此,结合国家发改委当前一段时间对企业债券发行政策有所放宽,2016年财金条线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积极跟进国家财金政策最新导向。充分利用在手资源,合理借用外脑,加强对国家未来金融形势的预测和金融政策的跟踪。尤其重点关注国家对地方性政府债务、城投债、城投公司方面的政策动态,积极灵活做好应对。
二是稳步做好企业债券申报发行工作。跟踪做好广陵、江都、高邮二期、宝应二期债券发行准备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项目收益债、专项债指引,做好企业债券项目挖掘、保障工作。强化对已发企业债券的监管工作。
三是督促做好2016年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做好提醒督促工作,确保企业在还款日前做好偿债资金准备,确保所有存续期债券资金借好、用好、还好。
四是力争在境外债券发行工作方面取得突破。借助国家发改委今年出台“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契机,筛选我市有实力的平台公司打通境外融资途径,促进我市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
五是研究学习交易所公司债发行申报条件。邀请交易所专家来扬对“公司债新政”做专题培训,梳理出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在交易所公司债渠道上有所突破。
六是鼓励以PPP为代表的各类创新融资模式先行先试。针对当前的PPP等市场热点,开展专题研究,创新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丰富产品序列,为明年我市重大项目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