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全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围绕《中共扬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江融合发展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扬办发〔2016〕11号),统筹推进经济体制12个重点领域改革,并取得良好进展。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扬发〔2016〕25号)等“1+5”实施意见。去产能方面,钢铁行业14个钢铁项目通过国家产能清理并取得备案手续;煤炭行业将于年底前关闭王庄煤矿;船舶行业计划化解83万载重吨,水泥行业计划化解40万吨产能。去库存方面,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294.6万平米,增长5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58.1万平米,增长63.7%;市区成交115.2万平米,增长68.6%。当前,全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11.9个月,比去年底缩短5.9个月。其中,市区去化周期7.8个月,比去年底缩短4个月。去杠杆方面,出台了《加快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新增2家上市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公开市场实现各类直接融资138.7亿元。降成本方面,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出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2号文件”,落实《省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对降低企业用地、用工、物流等经营性成本以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明确了25项具体推进措施。补短板方面,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城乡统筹、民生建设、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等6个方面的补短板专项工程。
二、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不予行政许可报备制度,出台了《扬州市不予行政许可报备制度》(扬府办〔2016〕61号)。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政务,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制定了扬州市公共资源交交易流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体化运行。对涉审中介“四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了《关于建设涉审中介服务网上超市的建议方案》报送至市政府办待批。
三、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搭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形成了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初步方案。推进国有企业创新转型,通过重大项目投资备案管理,引导企业向重点产业、公用事业等方向转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推进扬子江集团深化改革,实施扬子江食品生产配送公司项目建设,引进民营企业江苏邗建集团和江苏华远投资集团参股。
四、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PPP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出台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试行)》,截止6月30日,全市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入库项目29个,投资总额478.66亿元。积极组织申报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并顺利通过财政部等五部门近期组织的2016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竞争性评审工作,成功入围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名单,成为全省唯一入围城市。公开2016年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以及“三公”经费预算,政府预算全部细化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按项目公开。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建立了政府债务举借、还本付息的滚动管理机制。开展清理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定了第一批事权与支出责任清单。
五、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对外资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大幅减少外资限制性措施、放宽外资准入,更加便利外资项目落户。制定出台了《企业投资项目各类评估评价“多评合一”实施意见》和部门操作实施细则。
六、深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
指导、督促县(市)建立完善民用自来水、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各县(市)阶梯水价政策已全部实施到位;高邮、江都已落实阶梯气价政策。印发《关于明确景区相关服务价格管理事项的通知》,明确景区导游讲解费和自驾游船等休闲娱乐项目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及时实施景区票价旺季上浮,合理核定市区部分景区套票价格。落实《江苏省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实行分类管理,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费、护理费实行政府定价,放开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补贴标准。
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已得到全面实施。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正在广陵区试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通知》(扬政发〔2016〕24号)。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八、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建设
苏州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均已拿到监管部门的在扬筹建批复。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接省平台经济方案,优化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内的扬州互联网平台经济展示交流活动方案。支持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挂牌,上半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
九、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高邮经济开发区、扬州生态科技新城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强化智慧产业相关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建设扬州“智慧安监”监管执法综合平台,以“智慧安监”为核心,加快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依托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加速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市科技产业综合体新开工面积60.9万平米,累计入驻企业848家。上半年“苏科贷”、“扬科贷”累计将为58家企业放贷1.029亿元,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将为27家企业放贷9068万元。新认定建设15家众创空间,新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5家。
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扬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扬城镇办发〔2016〕9号),将试点实施情况纳入对县(市、区)目标考评。积极对接农行、农发行争取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相关试点地区申报2016年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新型城镇化项目,其中仪征市月塘镇整体城镇化建设获得1亿元专项建设基本的扶持。大力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截至6月底市区棚改货币安置1010户。
十一、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组织65个国有重点企业、市级机关部门“一对一”结对帮扶6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同时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设立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奖补资金。落实了61个争创示范典型合作社名单和40个村(居)示范经济合作社,全市入社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比重达93.43%,占比列全省第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已有732个村、49.87万户农户发放证书,386个村、30.49万户农户完成建档入库,确权登记覆盖率、发证率和建档率分别达92.7%、81.6%和39.9%,工作进度全省领先。新发展家庭农场187个,新增规模经营面积3.61万亩。组织仪征、江都申报全国首批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仪征成为全国首批农房抵押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
十二、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出口品牌建设,成功培育14家省级、28家市级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以谷歌搜索推广平台为代表海外电子商务营销公共平台落户扬州。扬州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六家园区列为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试点。航空口岸开通了日本大阪、茨城、韩国仁川、清州、泰国曼谷、台湾、香港、澳门等国际(地区)航线。国际货站已立项,免税店正在审批阶段。“三个一”电子口岸已首选废纸试运行,平台运行稳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