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引智,沛县马不停蹄,抛出一个个科技“绣球”。上月中旬,县长吴卫东带队来到镇江,与江苏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灌排机械的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合作,达成10项合作意向。
这样的“联姻”,今年以来在沛县接连上演。徐州工程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沛县分中心;与省农科院共建畜禽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沛县分中心揭牌。
一个个产学研项目落户沛县,并非偶然。今年,沛县全新推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沛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磊说,人才强县战略的全面实施直接拉动沛县人才工作“向前冲”。统计显示,目前沛县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5人、博士40人。完成国家级引智项目申报2项,申报省“双创人才”29人、省“双创博士”20人,3家企业完成省“六大高峰”项目申报,申报省级人才项目数量比去年翻一番。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34万人,人才贡献率32.16%。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沛县县委书记李淑侠说,在供给侧改革引发重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尤其需要高层次人才支撑。为此,沛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提质与增量并重,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在一线干事创业,为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与活力。
人才落户扎根,技术落地转化,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在泰丰泵业有限公司,看似普通的农业喷灌机,通过改变水涡轮,拿下6项新型使用专利,使得机器耗能减少40%,出水量提升40%。该公司行政负责人蒋敬东告诉记者,他们和中国农业大学严海军教授共同研发的这一成果,让企业换了一种活法。“我们过去主要是粗放的模仿,已经走到瓶颈。如果不搞技术改造,只能淘汰。”如今,蒋敬东尝到了甜头。今年前9个月,这一新品卖出近2000万元,是2014年改进前产品全年收入的两倍,企业也一举跻身沛县同行业前三强。眼下,蒋敬东正忙着办理出口手续,准备把产品卖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智“汇”沛县,也让这座曾经的煤城“变脸”。大批人才不仅助力能源化工、铝加工、冶金铸造、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5个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更带动光伏光电、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今年年底,中宇光伏科技公司三期工程在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16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生产线,年产值16亿元,利税将达2亿元。
为了留住人才,沛县提供保姆式帮办服务,不断优化他们的创新创业综合环境。比如,帮助办理户口迁移、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进一步激发了高层次人才的热情和动力。在沛县绿茵生物科技公司,负责研发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研究员邸多隆说,“沛县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也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回报沛县,他在研发之外,还特别为企业培养了几十位不同层次的技术骨干,并牵线搭桥把他们中的部分人送进高校深造。如今,“才”富成为沛县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