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大重点工程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命脉。近年来,南昌市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全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本报今起推出“南昌重大重点工程连线”系列报道,全面跟进报道我市重大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2015年6月,红谷隧道项目浮运沉放千里赣江第一节沉管;
2016年8月,浮运沉放第12节沉管;
2017年1月,红谷隧道实现了全面贯通;
作为国内江河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过江沉管隧道工程——红谷隧道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昨日,记者从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了解到,目前,红谷隧道的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本月即将开始摊铺隧道北线沥青,预计6月底红谷隧道就可具备通车条件。
规划
隧道可实现最快3分钟过江
据介绍,红谷隧道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融资代建,由中铁隧道集团负责施工。红谷隧道工程位于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之间,连接红谷滩新区与东岸老城区。隧道起点位于丰和中大道与怡园路交叉口东侧,路线自西向东沿怡园路下方布设,下穿红谷中大道、赣江中大道,并以直线形式穿越赣江,东岸以地下互通立交形式分别接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隧道主线全长约2650米。
该隧道按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隧道建设工期为42个月,预计在2017年6月底完工。红谷隧道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市民开车从隧道过江,最快3分钟就能抵达对岸。
设施
内设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大厅
中铁隧道集团南昌红谷隧道项目部负责人王立军告诉记者,该工程于2014年1月开工,是世界上在江河中游修建的首座沉管隧道。施工中,战胜了超大体量沉管预制混凝土防渗抗裂、急流回旋区沉管掉头、时隔半年沉放沉管的接头差异沉降等系列重大风险。在红谷隧道项目施工过程中,研发并产生了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等12项世界和国内的首创技术,产生了70多项发明、实用专利。
同时,该项目还建设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水下疏散中心,配备了全长194米的逃生通道和两个总面积达331.8平方米的消防水池和一个消防泵房,隧道一旦发生危险,乘客可迅速到达500多平方米的疏散大厅,通过专门通道,90秒即可到达地面安全地带。
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据介绍,若发生交通事故,隧道内共设置了26处疏散通道和一个可容纳471人的应急避难大厅。遇突发情况,群众可通过避难大厅的爬梯到达地面,也可通过隧道内的横向疏散通道前往另一旁管段。
本月开始摊铺隧道北线沥青
昨日,记者在红谷隧道的施工现场看到,目前隧道的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隧道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副经理万超告诉记者,“我们4月份将开始隧道北线沥青摊铺工作,预计6月底红谷隧道就可以具备通车条件。”
记者还了解到,红谷隧道建成后,机动车可以实现3分钟快速穿越赣江,能够减少南昌大桥约30%的交通压力,能够减少八一大桥约11%的交通压力,对朝阳大桥的交通压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构建赣江两岸的新旧城区经济圈、助推红谷滩CBD中心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给南昌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有力促进南昌实现“沿江而下,双城夹江”的城市格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