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扫一遍”的启动之年,也是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市将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支撑。
农业现代化是“五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我市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在保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两茶一水”特色产业,巩固提升生猪、家禽产业,扩大肉牛、山羊等草食家畜养殖。按照“一县一园”要求,加快推进资金、项目、科技、企业、信息、人才等向园区聚集,高标准建设29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每个园区入驻1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特别是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农业部门将支持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扶强“一绿一红”“一虾一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启动“庐山云雾小镇”建设,打造“虾蟹产业名城”,继续办好庐山问茶会、采桔节、产业发展论坛、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活动,筹划举办“鄱阳湖”虾蟹节,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农产品品牌。
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年“扫一遍”的要求,我市将抓紧编制出台《2017∽2020年“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科学谋划,抓好选点布局,多措并举落实建设资金,确保我市“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取得良好开局。同时,我市将加快推进修水、武宁、瑞昌、彭泽等县级无害化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各地的转运设施和收集设施,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垃圾治理模式,逐步实现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巩固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环庐山公路、昌九高速沿线的绿化改造提升工作。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水毁工程修复和千亩以上圩堤填塘压浸等工作,完成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作。
按照“四个一批”脱贫途径和“产业扶贫是关键、就业脱贫是出路”的要求,我市将不断探索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新路子,确保2017年脱贫10万人,104个贫困村退出,非贫困县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同时,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建500亩以上生产基地100个;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点和休闲旅游村庄;大力发展“淘宝村”,建设农村E邮站110个;切实加强农民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今年,我市将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继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确保50%的县区完成改革任务。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进一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