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准扶贫铺就小康路 ——新余高新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2018/01/17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高新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集聚、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形成强大合力,奏响了脱贫攻坚最强音。目前,全区共有“建档立卡”对象贫困户数836户、2162人,已提前脱贫460户、1222人;共有贫困村4个,已提前脱贫3个。

  多举措强化“造血”功能产业扶贫赢人心

  高新区立足地方特色,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关键,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打造区、镇办、村三级扶贫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2017年每户贫困户均可产业增收2000余元。

  该区通过财政资金保障、帮扶单位支持、本地资源入股等形式,大力推进省级贫困村水西镇河坪村委扶贫产业发展,形成了光伏、种养、资产受益等五个扶贫产业,贫困户今年户均产业受益3500元,今年全部达产后预计户均受益7000余元。建成100KW光伏扶贫电站1个,2017年每户贫困户受益297元;引进新余嘉禾公司建立蔬果种植基地和小龙虾养殖基地,村集体以6.5万元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预计2018年可获得收益;筹集资金70万元与江西绿色康源公司和新余珊娜果业公司合作发展产业,预计每年投资收益达14万元,其中村集体收益30%、贫困户收益70%,每半年分红一次,2017年贫困户户均收益2130元;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含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紫山药种植产业基地,今年试种5.5亩,2018年正式种植30亩。

  同时,全区各非贫困村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实施农业扶贫。目前,全区共有合作社41个,其中有贫困户加入的合作社共有41个,覆盖了全区所有村委,2017年贫困户户均收益150元至700元不等。马洪办事处整合资金40.27万元,帮助全办“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入股山南南源蛙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收益达40%以上,已脱贫户每户受益550元,未脱贫户每户受益1100元。水西镇筹措资金200万元,与江洋农业公司、珊娜果业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合作发展产业扶贫基地,按投资额不低于20%的收益分红至贫困户,2017年收益13万元,未脱贫户每户平均受益405.2元,已脱贫户每户平均受益224.9元。

  此外,高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扶贫,组织实施的0.4MW区级光伏扶贫电站今年收益40.297万元,贫困村受益2万元,全区每户贫困户受益471.4元。筹集专项扶贫资金667.9万元,通过购买民营科技园标准厂房实施出租收益扶贫,于7月正式运营,半年来发放收益金33.4476万元,全区已脱贫户每户受益250元,未脱贫每户受益500元。

  多渠道拓宽“输血”路子就业扶贫暖人心

  高新区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企业多产业好的优势,通过设立扶贫专岗、建设扶贫车间、引导企业就业、扶助基地就业等形式为突破口,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稳定持续收入。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446人,有308人实现就业,其中有125人通过帮扶实现就业,人均增收1000元/月。大力开发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就业扶贫专岗49个,安排贫困户就业49人。通过加大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接力度,引导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设在村委(社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脱贫。目前建成扶贫车间8个,共吸纳154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象49名,人均每月增收1000余元。同时,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开展送就业扶贫岗位信息活动,举办6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对象与企业取得联系,促进其上岗就业。共有66名贫困人口在区内企业就业。还建成了山南养蛙基地、水西天意种养、鑫康健公司3个就业扶贫基地,实现贫困人口就业32人。

  多方面筑牢“蓄血”池子保障扶贫稳人心

  高新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安居扶贫政策落实。率先制定健康扶贫“五个一”措施,即制作一张健康扶贫连心卡、发放一本健康优惠证、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签约一个家庭医生、建立一份健康档案,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让广大贫困户了解健康扶贫政策,切实感受健康扶贫实实在在的优惠。目前,全区共发放健康扶贫连心卡2300余张;发放健康优惠证2200余本;为2000余名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完成所有贫困对象电子化健康档案和贫困人口签约家庭医生。“建档立卡”对象患病通过“四道保障”线后,住院报销仍未达到90%的,由区财政兜底解决,全区建档立卡对象个人自付比例为8.99%。

  同时,扎实做好教育扶贫。通过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解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口子女入学情况,并实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子女进行救助。通过发函给市外中职校、高校等方式进行沟通协调,合力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大学生资助金申请和助学贷款申请。2017年以来,共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补助267人次42.3万元,其中补发2015年至2016年的补助96人次12.68万元。此外,大力做好安居扶贫工作,着力破解了辖区贫困户危房改造难题,123户已全部纳入到省市的危房改造指标当中,并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其中新建58户,维修65户。截至日前,已完工74户,完工率60.16%,计划12月底前全部完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