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生福祉将更多 吉安市全面推进健康吉安建设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吉安网2018/04/17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今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重点聚焦强引领、促改革、补短板、优服务、增福祉五大任务指向,不断深化医改,优化服务,全面吹响健康吉安号角,为吉安实现“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健康吉安建设更有活力。

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总会计师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项改革就是一个突破,一项改革就是一个活力因子。

2018年,我市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向改革要动力,科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控总量、强监管、优布局”的总体思路,实现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内,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控制在20元以内,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通过改革,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

推动中医药强市战略,传承中医药吉安“老字号”。组建吉安市中医医疗集团,推进市级中医专科联盟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2018年新增基层中医馆16个,覆盖6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与传承并举,通过“吉安堂”名中医工作室,“吉安市名中医”评选,不断传承中医学术。同时,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让中医药产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让健康吉安建设更有品质。

医疗资源不均衡,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我市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对内不断扩大二级以上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应用范围,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打造县域医疗共同体,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对外,借力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学检验所和血液透析中心,进一步解决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

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关键在预防。我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今年,全面启动13个县(市、区)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推进全域卫生创建工作,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5%以上,省级卫生县城(乡镇)20%以上。

响应“二孩”政策,为健康生育保驾护航。创新计生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三中心合一”、两检同做,实现“一次登记、全程服务”,打造婚检孕检、孕期保健、儿童保健等“一条龙”生育全程服务模式,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

提升人才、科研能力建设,让健康吉安建设更有方向。

健康吉安建设,离不开人才建设和科研能力建设。作为老区,这是短板,更是方向。

我市科学谋划、积极对接,一方面加大医学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建立,积极申报学科共建计划,不断推动科研能力提升;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刚性与柔性引才政策相结合,培养人才梯度,畅通人才“绿色通道”,有计划、有目标培养人才。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健康信息化作用,推进“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建设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化体系,让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补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

继续实施健康扶贫政策,让健康吉安建设更有“获得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些群众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我市持续推进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让贫困群众获得感满满。

“五个全覆盖”,让贫困患者不再看病贵。贫困患者住院费用个人自付率在10%以下,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扶贫病床设置、家庭医生签约和大病集中救治五个全覆盖。“五道保障线”,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做好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随访工作,开展健康扶贫作风建设年活动和系列行动,开展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健康扶贫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冲刺三大行动。同时,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应急救助,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