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盐改后 如何保障群众吃上“放心盐” 江西省盐业体制改革解读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江西日报2017/01/12

盐为“百味之首、化工之母”,自古以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去年12月30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了《江西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盐业体制改革工作正式在江西落地。盐业体制改革后,食盐价格会不会涨?如何保障群众吃上“放心盐”?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我们判断,盐改后,食盐价格只会下降,不会上涨。”省工信委副主任刘煜分析说,原因有两点:一是产大于销,目前,全国食盐产量远远超过食盐消费量,我国食盐年消费量不足1000万吨,年产能4800万吨,是食盐消费量的近5倍。尤其我省是食盐主产区,食盐供应十分充足。全省食盐日产量3000吨,是日消费量450吨的近7倍;二是食盐放开销售区域限制和价格后,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中间环节减少,食盐价格会下降;另外,外省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在我省销售食盐,竞争加剧,也将导致价格下降。

“短期内,食盐价格一定会下降,可能会在3月份触底。”省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胡世平认为,放开市场后,制盐企业可以跨地区,甚至跨省经营,竞争会更加激烈,江西盐企将迎来更多国内企业的挑战和竞争,效益会下滑。从长期来看,改革为江西盐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食盐将回归快速消费品的属性,未来的竞争会是品牌的竞争。由于我省是全国的几个盐业主产区之一,因此面临的机遇也更多。江盐集团是我国南方区域食盐及工业盐的主力供应商,年制盐产能达到300万吨,主要供应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广西、北京、上海等国内地区,同时供应我国香港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份额,出口外销马来西亚、印尼、印度、越南等国家。胡世平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志刚告诉记者,我省将采取三项措施来保障我省食盐供应稳定。一是建立食盐市场供应动态监测机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好食盐调度和配送工作。二是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同组成的全省食盐储备体系,并制定了食盐供应应急预案。我省要求政府储备不低于全省一个月食盐消费量,企业储备不低于正常情况下一个月的平均消费量。根据近3年我省全省小包装食盐月均消费量,我省目前确定的食盐储备的规模为:政府食盐储备总量为1.25万吨小包装食盐和0.4万吨大包装食盐;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总量均不得低于1.25万吨小包装食盐和0.4万吨大包装食盐。政府食盐储备地点分别在南昌、吉安、赣州、鹰潭和樟树,其辐射范围可以覆盖全省。到去年12月20日,我省已按照储备方案要求完成了政府食盐储备的收储任务。今后,省工信委将继续加强对政府食盐储备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储备食盐在关键时候拿得出,用得上。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加强食盐市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串通价格、囤积居奇和掺杂使假等不正当行为,切实维护食盐市场秩序。

为保证食盐安全供应,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盐”,我省还将建立在全省从事食盐、工业盐生产、销售活动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和高管人员的信用记录,纳入国家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加入信用“黑名单”,依法实施联合惩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