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渝中区商贸:创新转型迸发新活力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渝中新闻网 2016/11/25

五年来,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城市形象品质持续提升,社会民生有力改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党建工作全面加强……百姓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都从细节中真实地体现出渝中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推出“喜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从多侧面、多角度展现全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丰富经验、辉煌历程,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当好“全市科学发展领头羊、民生改善排头兵、社会和谐首善区”而努力奋斗!

商贸业是渝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商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区始终围绕商贸业转型升级目标,突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大力引进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培育新产业,实现了区域商贸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保持了在全市商贸业中的“领跑”地位,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推动转型升级

促进商业结构再优化

围绕商贸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思路,我区大力优化商贸布局,完善商业结构,升级传统商圈,加速新兴商圈建设,着力构建新优势,重塑新格局。

“优化解放碑核心商圈。紧紧围绕‘一心四门’和‘三圈三带’总体功能布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解放碑核心发展圈突出“高端+时尚”发展方向,新增协信星光广场、国泰广场等大型品质商业载体,独家引进MK、Sandro、Maje、Blugirl等十余个时尚品牌首次入渝,开设全市最大的优衣库旗舰店;推动解放军剧院、环岛名都等老旧商业楼宇业态调整,打造较场口夜市,形成了八一路一期、二期和得意世界、30°街吧、日月光中心广场餐饮、休闲娱乐集聚区五大板块联动发展。随着八一路夜市二期顺利开街,吸引嫩绿、“蜂88”酒吧、奇丑的猴子咖啡等集聚日月光中心、八一广场……“白天到解放碑逛街购物,晚上就到较场口唱歌、夜宵。”爱吃爱玩的张蕾丽说,“解放碑越来越好耍啦!”休闲体验圈氛围更加浓厚。

打造大石化新增长极。强化规划引导,大坪商圈定位家庭时尚消费商业中心思路,引进龙湖、英利、瑞安等龙头地产,打造全市第六大核心商圈。近年来分别新增龙湖时代天街、英利大融城、协信星光时代等近百万方商业载体,面向青年、家庭消费人群,突出体验式消费。支持龙湖时代天街、英利大融城等购物中心丰富娱乐、亲子、教育等业态,形成一站式家庭体验式消费中心。支持化龙桥重庆新天地引进“海底世界”、DADA CLUB复古机车俱乐部等新型业态,激发商业新活力。2016年7月21日,随着大坪龙湖时代天街D馆开业,炫影空间卡丁车俱乐部、大鲁阁保龄球馆、正点青年艺术中心等多个重庆首家特色商户亮相。融合时尚、艺术、娱乐三大元素的特色娱乐业态占比达到25%,打破过去零售打主力的传统购物中心模式,受到潮流青年追捧,成为重庆商业新生态引领者。自诩为“大坪土著”的市民黄铮感叹:“以前逛街还要‘进城’,现在就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各种休闲业态,大坪越来越时尚、洋气了!”

当前,我区商贸发展正呈现新气象——解放碑商圈社零保持全市领先,大坪商圈社零突破百亿,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两个市级核心商圈的区域,呈现“双核驱动”发展态势,有效解决了区域‘东快西慢’的发展困境,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改变‘上高下低’的局面。”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下半城将打造成为渝中商贸发展新亮点。我区将结合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打造,着重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打造承载重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特色商业项目,带动下半城城市有机更新。

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产业能级新提升

在经济新常态下,商贸发展已进入“创新+融合+转型”发展阶段,商业发展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竞争格局。未来,新型商贸企业将凭借在智慧化运营、新产品开发、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发展。

作为全市商贸核心区,我区始终坚持引领商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商业驱动战略,推动商贸领域创新转型。

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及业态,包括着力推动区域服务贸易、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时尚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引进买手制百货、品牌集成店、顶级旗舰店等体验式消费;鼓励发展联合办公、众创空间、时尚发布中心等新业态;支持西港全球购解放碑旗舰店等电子商务O2O体验店、文创园区项目;推动区域商业由静态综合型向动态复合型转变、由品牌集聚型向品质体验型转变、由满足需求型向创造需求型转变等。

另一方面,则大力探索商业发展新模式,包括支持传统企业转型突破,引导传统百货向体验式消费转型,走O2O联动发展之路;鼓励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打造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积极探索发展新途径,培育梳理一批有影响、有效益、可复制的商业新模式,如以光大渝中商业基金为代表的“商业基金引导调整”模式,以三层马路线路为代表的“活动向项目延伸”的商旅文融合模式等。

当前,我区已聚集了加班狗、西港全球购、印制二厂文创园、时代天街D馆等一批创新商业先锋,区域众创空间、文创园区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我区商业注入了新动力。

突出跨界合作

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前段时间,重庆籍导演张一白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热映,重庆人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不少熟悉的场景:解放碑、朝天门、鹅岭、十八梯……为了让重庆市民和外地游客体验到一个更立体、更丰富、更精彩的渝中,借助电影东风,我区大力开展城市营销,推出了“玩味渝中”系列互动,并联合仲量联行、腾讯大渝网、新丝路等机构以及“feeker旅游”、“那一座城”等全国优秀自媒体,成立了渝中区商旅文联盟,发布十大美食微游线路,助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以打造渝中区商业旅游文化融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商贸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一个“融”字,便能为城市带来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此次我区推出“玩味渝中”系列活动,便是在商旅文融合上的一次创新尝试。

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动商旅文融合工作,借助城市更新,通过建筑风貌重建与修复,推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开发,加快推进融创白象街、光控朝天门中心等项目建设,引导国泰广场、重庆天地等向商旅项目转型,打造成为商旅文融合的示范项目。依托人文旅游景观资源,通过商业模式串联,谋划打造戴家巷商贸旅游文化带、大鹅岭综合文化改造项目等成为区域商旅文融合发展新名片。以文化创意丰富商业内涵,支持民国印钞厂文创园、中山荟文创园区等成为集原创商业、艺术家工作室、创意设计、文化剧场等为一体的“体验式特色园区”,其中民国印钞厂文创园相继引进隐居酒店、意大利商会、外交官俱乐部等企业、机构,将于年底实现开业;亮出文化设施,配以小尺度的城市设计,打造解放碑艺术人文街区、鲁祖庙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等特色商业文化项目,形成一批商业“微空间”,实现业态、形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提升消费体验。

同时,我区融合旅游、文化等区域优势,陆续开展了“花与咖啡活动周”、“520婚庆&珠宝节”、“较场口夜市文化节”等会展活动,每年举办各类节庆会展活动30余场。

抢抓开放契机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重庆在口岸、保税区和投融资方面的大力投入和“渝新欧”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商在重庆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我区紧紧抓住重庆全力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契机,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在全区布局保税商品交易、互联网金融等业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作用。

另一方面,区域性垂直电商平台发展良好。如引进的“加班狗”美食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餐饮”思维,通过独创重度垂直O2O模式,孵化餐饮品牌,上线四个月就吸纳13万用户;香满圆-西部农产品电商平台在通过三期改造升级后,“香满圆微信商城”和“香满圆德国生活馆”先后推出,平台产品品类更加丰富,消费者购买方式移动化便携化,网络销售破亿元。

2016年,渝中区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渝欧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重庆市第一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四家企业获批“重庆市第三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截至目前,我区共有13家企业成功获评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获评数量在全市区县中名列前茅。

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我区还全力推进中新示范项目。据介绍,通过创建中新合作多方联动机制,定期赴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行联合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中新互联互通·跨境融合峰会”。渝中区中新合作项目促进中心、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及大华银行等4个合作项目已入围全市首批中新示范项目。

同时,我区按照“一园多楼”的思路和集群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建设。日前,通过对解放碑、化龙桥部分楼宇集合打造,我区成功申报了“解放碑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和“化龙桥服务贸易特色产业园”两个市级服务贸易产业园项目。解放碑服贸园将重点围绕总部贸易、现代金融方向,化龙桥服贸园将重点围绕跨境电商、专业服务方向进行打造。

下一步,按照区域“三中心两高地”的功能定位,我区将坚持突出高端商贸发展思路,紧紧围绕贸易中心建设,提升能级、优化功能、补强短板,进一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商旅文融合发展,强化消费中心、贸易流通中心功能地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