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和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复杂而尖锐的挑战。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以来,区市政园林管理局深刻领会、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从工作实际出发,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推动力,科学谋划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格局,通过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取城市管理和发展的“加速度”,助力“美丽半岛、幸福渝中”建设。
吸纳“互联网+”技术
智慧城管助力精细化管理城市
今年1月,渝中城管微信平台全新改版升级上线,其中设置了“报案”、“服务”、“查询”三大栏目。市民关注这个微信号后,如发现有井盖坏了,拿出手机拍下照片,通过微信“报案”功能上传,这个事件将很快被立案;井盖权属部门也会在同一时间接到通知,前往查看和维修。
整个过程体现了智慧城管“广泛互联、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辅助决策、互动服务”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增强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有效提升了为民办事的效率。
2016年8月,“渝中区数字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即智慧城管系统,通过了专家组的初步验收,为全市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样本,同时标志着我区城市管理由“数字化管理”时代步入了“智慧管理”时代。
据悉,渝中区数字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区电子政务云,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CA身份认证、安全鉴权等信息技术,构建起渝中区城市管理“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的智慧城管框架。
“智慧城管体现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城市管理创新。”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按照全委会精神的指示,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强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对智慧城管的工作标准、运行体系、管理机制进行全面总结,为全市智慧城管乃至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出一条完全可复制的建设路径,在全市推广。
扩大创新示范成果
全区所有街道将试点NGO管理模式
以前,大家对公共卫生漠不关心,现在,公家的事成了自己的事,不仅自我约束,还要管束他人。以前,垃圾几天无人清运,梯道长期无人打扫,现在,如果哪里有问题,打一个电话5分钟内就有人来解决……这是我区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区居民的真实感受。而这鲜明的改变正是源于城市管理的一次大胆创新尝试。
中山二路社区的房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属于典型的城市老旧住宅小区。2015年4月,我区在中山二路社区率先实施NGO(非政府非盈利性组织)管理模式,原环卫公司从事的清扫保洁业务从社区全部退出,由非政府非营利性的阳光物业服务中心接管,对环境卫生、绿化、停车管理、设施维护实行一体化管理。除了小区环卫、市政设施和绿化,阳光物业服务中心还负责调解居民矛盾,建设社区文化。
如今的中山二路社区,很难看到白色垃圾、牛皮癣广告,社区的人行梯道、护坡堡坎绿地整齐,车辆停放井然有序……
政府松了绑,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社区环境更加宜居,更加激发了社区居民“共建、共管、共享”的积极性。居民把物业中心当成“自家人”,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还参与日常管理和监督。
“这是我们社区环境综合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全委会精神十分契合。”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扩大NGO管理模式的试点规模,今年内覆盖全区所有街道,然后逐步推广到各个社区。今后,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可能全部转换成NGO管理模式。
强化自主研发能力
成立专门机构专攻发明创造
解放碑八一路是我区闻名遐迩的餐饮一条街。在美味、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重油污污染的市政管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在实际工作中发明了重油污路面清洗剂,通过喷洒药剂,油污很快溶解,环卫工人再用清水冲洗,地面马上就干净了。
据介绍,这种清洗剂取代了传统的烧碱,专门针对地面重油污污染,对石材、井盖、水篦子等设施不产生腐蚀作用。使用成本也比较低廉,每平方公里的药剂成本仅10元左右。
除了重油污路面清洗剂外,区市政园林管理局还研发了光感残标清除剂、护栏清洗机、落叶吹风机、高温高压冲洗机等,这些都是该局在发明创造中的“牛刀小试”。今年8月,区市政园林管理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移动式强力吸污处理装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通过东风汽车公司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80批),具备了批量生产条件,在科技创造领域大显身手。
“发明创造的研发和使用,提高了市政管理的生产力,提升了市政管理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破解市政难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下一步,该局将成立科技开发部,专门研究环境卫生作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研发和创造,同时,将现有的创造发明进行包装和推广,扩大发明创造的影响力。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渝中推行的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渝中将把创新作为城市管理新的强大引擎,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城市品质,让居民行在渝中更便捷、住在渝中更幸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