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业就业:精心绘就渝中宜业新画卷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渝中新闻网2016/12/08

创业是就业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幸福之基。一座城市,只有创业潮涌,就业充分,才能让百姓拥有更加坚实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获得感,群众生活才能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从建立失业人员数据库到强化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从出台相关政策到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从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健全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五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绘就了一幅“以创业促发展,以就业惠民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民生实事新画卷。

授人以渔 引导就业

年轻的宝妈赵玉秀是一名钟爱插花艺术的时尚达人,眼看孩子的哺乳期就要结束了,赵玉秀有些坐不住了。

2014年,赵玉秀参加了区人社局组织的花艺师技能培训。“培训围绕职业道德、创业就业知识、实用的插花技巧等展开,既有理论,又有实作,还免费,非常贴心。”参加过培训的赵玉秀底气更足了,当年10月,属于她自己的花店正式开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延续了爱好。两年来,她把花店经营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事实上,像赵玉秀这样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创业梦想的例子在我区每天都在发生着。区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强化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是我区扩大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创业培训方面,我区不断拓展创业培训体系。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区举办GYB(创业意识)培训61期,培训2843人;举办SYB(开办企业)培训5期,培训结业149人,培训后37人成功创业,带动262人就业;举办IYB(提升企业)培训1期,培训34人;举办微型企业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338人,成功创办微型企业338户,带动就业2108人。

在创业服务方面,我区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各相关单位的协同努力,我区已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依托各层级孵化基地,建立了1个由57人组成的创业咨询专家库,主动开展创业政策宣讲8000余人次,提供创业指导咨询3200余人次;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1个,可为创业人员提供5个行业389个创业项目;累计成功孵化企业1075家,其中微型企业245家,带动就业4510余人。

五年来,我区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95万人,帮助登记失业人员就业5.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46万人。开展就业培训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稳定在1.76%以内、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承担的市对区考核任务每年均排在前列。

释放红利 力挺创业

刺绣、夏布画、纯手工牛皮包、手工饰品……在这间古色古香的民族民间原创工艺工作室里,各类纯手工工艺品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工作室之所以能够做成现在这个样子,渝中创业孵化对我的帮助很大,”工作室的主人80后申青说,2012年6月,她通过创业孵化园申请了3万8千元资金补贴,创立了工作室。

由于起初她曾看好的企业定制这条路走不通,工作室一度陷入困境。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创业孵化园又推荐她参加了YBC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为她配备了导师,还提供了一笔5万元的无息贷款,为期3年,及时缓解了她当时的压力。

“创业者除有创业意识和热情,掌握创业的路径和方式外,还需要有政策、资金、孵化平台等保障,”区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有过像申青那样的阵痛。为此,渝中无论是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上,还是在平台搭建、公共服务上都给予了创业者极大的支持。

针对融资问题,我区与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个体贷款由过去的5万元提高到10万元,企业最高可无抵押贷款200万元。

为降低创业成本,我区加大了政府贴息力度。5年来,共向367名创业者发放2.13亿元扶持创业贷款,共帮助367人成功创业,区级财政额外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近200万元。

创业平台,是对创业项目的承接。区政府按照创业孵化基地的等级、规模、以及其孵化对象数量等情况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奖补金额。

此外,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设立登记满2个月后,可申请5万元以内的创业补助(以前为财政补助资金)和最高15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同时,政府出台了两年免费代账服务、6个月经营场所租金补助等减负类政策。用重庆掌脉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旭的话来说,咱们渝中区政府的补贴发放是非常快捷及时的。

据区工商分局统计,截至目前,在我区享受创业补助的微型企业有3497户,注册资本金37618.96万元,带动就业26111人,拨付创业补助资金10657.3万元。为481户微企办理返税874.7万元。为1271户微企拨付后续补助资金1110.5308万元。

鼓励创新 创客集聚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近年来,渝中区凭借专业服务平台,良好的创新创业软环境,吸引了大批来自重庆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元素及创业者聚集。

就拿区科委率先在移动商务产业园建设了具有示范作用的“e+众创空间”来说,该众创空间建立了重庆第一个全流程智能硬件开发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App测试区、创业咖啡吧以及可提供100个创客入驻的办公工位,并整合了区科委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资源、以及中介和创投机构资源,为入驻团队和企业提供从技术、人才到科技金融全方位服务。e+众创空间先后获得了市级示范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

自2015年e+众创空间建成以来,先后吸引了22家创业企业、16个创业团队入驻,涉及智能硬件、机器人、游戏、VR、电商等领域,其中3个团队注册成立企业,2家企业共获得投资350万元。众创空间涌现了一批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如李力团队的创新成果获得了团中央推荐,参加全国双创成果展,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接见。e+众创空间获得了市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黄奇帆市长、吴刚副市长都先后莅临e+众创空间考察指导工作。e+众创空间多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交流者。

在政府倡导和推动下,我区有十多家社会力量参与了众创空间建设,涌现了一批较为突出的众创空间如U创空间、D5空间等,经过区科委推荐,目前有e+众创空间、D5众创空间、启迪之星(重庆)、U创空间、CBD天使汇、渝澳CIS众创空间、重庆拍档来康德国际众创空间、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3W空间、撷翠共10家众创空间获得市科委市级示范众创空间授牌。目前,我区众创空间总面积超3.5万,吸引创业团队、创业企业共计200余个。

创业潮涌 助推就业

“在全区形成一种创业的氛围,创造出一种创业的大环境,有效地通过创业促进了就业。”区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近两年来,我区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宣传活动,激发人们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创业的大氛围。

重庆云威科技公司是在国家微企政策扶持下于2013年6月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双创微企。“云威科技创办之初,渝中区工商分局积极落实微企创业扶持政策,给予云威科技4.3万元创业补助,作为云威科技的创业基金,开启了云威科技成长之路。”CEO李力说,在工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仅3年时间,从注册资金15万元、7名大学生的科技微企,发展成为注册资金120万元、办公面积1000平米、年营收规模达到亿元的企业,带动就业人数200多人。

“创业是手段,促进就业是目的。通过政策扶持,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我区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创业案例犹如潮涌,带动就业机会成倍增加,为我区创业就业事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区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以互联网产业园为例,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环球大厦、广发大厦、港天大厦、华安大厦、中华广场等几大孵化基地,总面积达到了8万平方米的规模,入驻和集聚了180余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其中包括:新浪重庆、百度重庆、重庆大龙网(西部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聚焦人才网(西南最大的网上人才服务平台)、君盾科技(西南最大的安全防御企业)等知名企业,带动产业从业人员6000多人。

未来五年,渝中将一如继往地坚持以民为本的初衷,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稳定就业局势,为开创经济与就业实现良性互动、创业与就业实现效益互联、公共与市场实现资源互通的宜业之城而努力奋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