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渝中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渝中新闻网2018/01/19

 

热闹繁华的解放碑是游客来重庆的必到之处。资料图片

  作为重庆的“母城”,母城文化是渝中的特质。渝中区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母城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

  渝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有机融合,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纽带、以商业为核心、以城市为基础,大力推进“文商旅城”融合发展,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2017年被央视网、人民网评选为“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中国全域旅游指数排行榜10强。

  今年,我区将以“文”为魂、以“商”为基、以“旅”为媒、以“城”为根,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

  以“文”为魂强底蕴

  渝中区是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承载着“山水之都,美丽重庆”的核心内涵,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点3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个、4A级景区8个、旅行社162家、星级宾馆饭店27家,旅游购物及休闲娱乐场所众多,线路产品丰富,2017年接待游客5400万人次。

  2018年,我区将依托现有文化资源,着力从“增产品、扶项目、建载体”三方面着手,强化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注入灵气。

  在开发特色文旅产品上,我区将依托区内4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入挖掘利用非遗传承、历史遗存的文化价值,着力传承弘扬一批老字号、老工艺,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运作,引导开发蜀绣、船模等非遗产品伴手礼,建设3-5个非遗产品体验店;支持开设“揖美·泊物”等手艺工场体验店,增强文旅游产品体验感。

  在开展演艺影视项目上,将扶持《火锅江湖》《醉巴渝》《开心麻花》等驻场演出项目,推动摄制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重庆谈判》,争取2018年下半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壮大文化创意、文博展陈、影视演艺等业态,规上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

  在推动文旅载体建设上,将继续加快民国印钞厂文创园周边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后街影视产业园区建设,争取早日开园迎宾成为新“网红”园区;推进解放碑CBD地区创建重庆(西部)时尚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启动创建虎头岩文创园区和桂花园文创基地。

  以“商”为基促消费

  今年,渝中将针对消费群体和行为的新变化开展分析,重点就解放碑、大坪两大商圈消费进行研究,推进旅游转化为消费的工作措施。

  我区将固化精品节会营销,突出“玩味渝中”“创新商业节”等精品节会,固化节会精品营销,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商业+文化”特色活动。谋划商旅文新型产品,结合实际谋划设计一批适应消费方向的新型商旅文产品,支持“山水游”“文化游”“都市游”与商业消费更好结合,推出一批“重庆渝中”礼物等特色产品。塑造商旅文特色新地标,紧扣“文商旅城”融合,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打造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鲁祖庙老街区等15个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汇旅游人气、聚商机财气;提前做好业态布局与植入、宣传与推广、策划与招商,形成一个老字号聚集区,塑造一批商旅文特色新地标。

  同时,将挖掘商旅文特色业态,开展“渝中红店”评选,深度挖掘区域文创咖啡、创意store、特色民宿、格调餐厅、个性酒店等跨界融合的特色业态,聚合文化、旅游、商业元素。形成商旅文消费产品,推出走读渝中、巴士渝中等定制化特色线路,搭建商旅文一体化智能消费服务平台,引导商家集体入驻,通过持续推广运营,形成渝中商旅文消费产品。

  以“旅”为媒聚人气

  我区将以全域旅游发展升级为统领,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2018年,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0亿元。

  今年,我区将按照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要求的创建原则、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加大力度,力争由市旅发委首批向国家旅游局推荐,并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我区还将重点打造三大旅游消费主题,在解放碑商圈、大坪商圈、重庆天地旅游区等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开发推出一批适合游客休闲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重点打造购物游、美食游、亲子游三大旅游消费主题,推进都市旅游综合消费升级。”区旅游局负责人说,此外,将重点推进一批旅游项目建设,结合自助游、自驾游等游客需求,对全域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停车、旅游购物、旅游住宿、旅游步道等相关旅游要素进行提档升级。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建设,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实现智能化旅游服务;探索创新游客中心运营模式,完善游客中心功能。创新打造都市旅游新景点新亮点,支持红岩联线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进长江索道、时代天街、白象街打造国家4A级景区;推进景区内外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建设,将已具备条件的打造成为A级旅游景区,力求一街一特色、一巷一特色、一景一特色。

  同时,将全面拓展旅游宣传营销效应,统筹策划“山水重庆 母城渝中”旅游整体形象宣传;重点打造山水之都、巴渝古都、不夜之都、美食之都、时尚之都、英雄之都旅游名片,创新推出两江游、山城步道游、时尚购物游、抗战遗址游、老街老巷游、轻轨游、观光巴士游等旅游线路产品。创新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监管模式,重拳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旅游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两江游”市场,推进全域景区式治理,努力构建游客满意的旅游消费环境。

  以“城”为根增品质

  2018年,渝中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风貌保护为突破口,围绕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有机融合,建管并重、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在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对接落实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配合推进曾家岩大桥、红岩村大桥、轨道1号线朝天门区间站和轨道5号线、9号线、10号线等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解放碑地下环道三期、雷家坡立交、十八梯道路基础设施等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解放东西路一期等一批主次干道改造,加快打通红云路、茶亭南路、医学院支路等一批断头路及关键节点。优化交通组织管理,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深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运用,推进核心商圈、重点区域车位共享,提升城市通行能力。

  在精心实施城市更新和历史风貌保护上,将着力传承城市文脉、彰显“母城”品位,高品质、快速度推进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建设,提速推进十八梯、湖广会馆等传统风貌区和鲁祖庙、戴家巷等山城老街区建设,完工打铜街、重庆古城墙遗址等传统风貌区,全面完成金汤街、春森路等特色老社区更新升级,加快完善城市步行系统,加强相互有机联系,把散落在街巷的珍珠串成项链,打造城市新名片。启动通远门城墙排危整治和老鼓楼衙署公园建设,加快修缮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巴县衙门等8处文物建筑,推进东华观藏经楼、抗建堂等5处文物布展及博物馆建设,让历史文物资源和文化元素连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在提升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上,将坚持全域景区管理、下足“绣花”功夫,精心抓好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和旅游秩序管控、公共设施管护,让城市更干净、更整洁、更漂亮。坚持环境整治和民生改善相结合,聚焦违法建筑、无证照经营以及乱抛物、乱停车、乱占道、乱张贴、乱摆摊、乱发卡等管理顽症,加强北区路、临江路等47处重点严管路段及乱点堵点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推进以大田湾体育场、朝天门片区及传统农贸市场、老旧散小区等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在着力优化生态宜居环境上,将优化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加快推进两江消落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启动嘉滨路段前期工作、开工长滨路菜储段工程、完工储朝段工程,建成天地湖音乐喷泉,持续改造升级山城步道、城市阳台、游览扶梯,实施鹅岭公园揽胜楼、七孔桥等夜景灯饰项目,提升山城景观。坚守绿色本底,统筹实施立体绿化、屋顶绿化、节点绿化,开工建设化龙桥公园,完成枇杷山公园一期、人民公园、鹅岭公园改造,精致建设七星金桂园等10处社区游园、城市绿地。记者 张 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