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场上展现活力
近年来,我区把为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基本导向,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两百余名好体育人走进千家万户,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体育发展平台,使我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健身网络完善全民运动活力四射
“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培育体育人才、支持体育协会等方式构建群众健身网络,增强群众健身意识,我区全民健身的热情被点燃。
“品牌赛事多”,通过加强品牌体育健身活动的挖掘和推广,打造了“李雪芮杯”羽毛球公开赛等一批品牌赛事,定期举办青少年、职工、老年人等赛事活动,组队参加市登山比赛、铁人三项、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承接多项重庆市全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相关工作,充分满足市民的健身锻炼需求,增强了市民对健身的热情。
“体育人才多”,近年来我区加大体育指导人才培训力度,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14人,成为群众体育扩面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体育协会逐渐兴起,长跑、老年人、钓鱼、武术、网球协会等17个协会,成为体育爱好者们交流锻炼的好去处。
15分钟健身圈群众下楼就能运动
“公园环境太美了,健身场地、设施都很多。我每天早上都要来大渡口公园打太极,然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利用各类健身器材加强锻炼。”夏日清晨的大渡口公园温度适宜,年轻人们在设施齐全的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场上挥汗如雨,阿姨们跟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广场舞……从公园、体育公园,到广场、社区、河湖水畔,随处可见健身的人群。
近年来,我区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一个个规范标准的篮球场、一张张乒乓球桌、一件件健身器材、一条条登山步道遍及全区,居民从小区出来,不出15分钟,几乎都能找到健身、休闲的公园或绿地。“免费‘健身房’开到了家门口,确实很方便了,到处都是健身点,我们出门就能健身。”这是不少老百姓深切的感受。
健身设施的完善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体育运动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引领健康生活的同时,其蓬勃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两百余位好体育人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本来就喜欢跳舞,现在有了专业指导,我们更高兴了。”近日,在新山村街道活动室,60岁的胡晓莉正指导十几个舞蹈爱好者排舞。
从站立的姿态,到专注的眼神,胡晓莉耐心地边讲解边做示范。“退休后我便全身心投入排舞在我区的推广和普及。”胡晓莉说。
作为区“好体育人”,胡晓莉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也是排舞全国推广大使,持有全国排舞教练员和裁判员证书,她一周用两天的时间指导大家练习,在有比赛任务的情况下,会抽出三天的时间指导。风雨无阻,来者不拒也不收学费,如今她已经坚持了10年。
在我区,像胡晓莉这样的“好体育人”还有两百多位。近年来,区体育局成立了18支具有专业特征和技能的区级“好体育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进社区、乡村、企业免费向群众传授健身知识与技能,引导更多的体育人运用体育专长指导和带动身边群众参与健身引领群众进行科学健身。 (记者 王玲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