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北区完成123个老旧小区整治惠及居民52万余人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江北报2017/01/22

图为大石坝天桥社区花台改造后的景观。 

  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栋栋崭新靓丽的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小区备受瞩目。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多建于上个世纪的老旧住宅小区却因跟不上节奏而黯然失色。这些老旧小区房屋老化、设施残破、环境脏乱,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长期疏于管理维护,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与住进新建小区的居民形成明显反差。

  如何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2012年,我区正式启动老旧社区整治工作,对社区道路、花台绿地、房屋立面、边坡堡坎等进行综合整治。我区将过去的以主干道沿线房屋立面改造为主的整治方式转变为以“脏乱整治、功能修复、景观提升、便民休闲”为重点的整治方式,从“环境整治、市政设施、环卫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绿化、户外广告、市政执法”等8个方面,对辖区内130个老旧小区进行全方位整治,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工程。

  截至目前,我区先后完成了观音桥洋河二村、华新街嘉陵三村、铁山坪果树园、石马河南桥苑、大石坝七八村、观音桥鲤鱼池三村、五里店雨花村劳动村等123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惠及居民52万余人。整治小区达到了“街面卫生、路平灯亮、设施完好、排水畅通、绿化美化、管理有序”的良好效果,老旧小区在较短时间发生了“旧貌换新颜”的喜人变化。

  居民自治破解管理难题

  一大批老旧小区因环境整治而换上了新的面貌,然而,其因为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时间一久,设施损坏、环境回潮,“软”环境依旧落后。因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老旧小区的‘软’环境,让群众可以长享整治成果,又成为了环境整治后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此,区市政园林局和各街道积极探索、广泛学习调研,最终提出“居民自治”这一解决措施。

  据介绍,居民自治就是指:由社区牵头指导成立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市容环境自治会,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非营利性、费用均摊”的自管模式;居民会议牵头制定自治规约,明确本自治区域市容环境方面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由居民市容环境自治会根据居民自治规约确定的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自主确定服务企业或者服务人员,支付作业费用,并对作业质量进行监督。

  如今,我区春晖社区、桥鸿一村等很多老旧小区都已通过实行居民自治的方式,自行管理小区的停车秩序和环境卫生,真正实现了社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真正让老百姓安心、满意。

  “现在好了,我们有了休闲活动的场所,有了规范有序的停车秩序,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且,大家形成了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生活环境的改变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心情更愉快。”洋河二村居民傅梅高兴地说。

  “一个平台两个推广” 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

  区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区老旧社区整治将推行“一个平台两个推广”,来持续提升老旧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届时还会有更多新的变化值得期待。

  一个平台:是指我区将借助江北区智慧城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把智慧城管延伸到社区去。作为全市首个智慧城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江北区智慧城管将给老旧社区带来更好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保持和巩固老旧社区整治取得的成效。

  两个推广:其一,是在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社区推广居民自治,通过居民自治,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多方面提升社区服务;其二,我区还将在社区推广订单式服务,来满足居民需求。所谓订单式服务,就是指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点单”,党员干部负责“接单”,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实行“档案建单”,建立问题档案,切实把问题解决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