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文教街道翠东社区发现,小区主干道路灯上的小旗帜宣传着垃圾分类标语;绿化带及显眼位置安插了垃圾分类地插……小区垃圾分类的氛围十分浓厚。这得益于去年12月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该社区引入的“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模式”。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在小区宣传窗、垃圾分类公告栏和楼道看到分类企业实行的垃圾分类每月“六公开”,即公开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公开居民垃圾分类积分获得情况、公开积分兑换情况、公开垃圾分类检查结果统计、公开垃圾分类质量开袋扫码情况、公开楼道垃圾分类评优评先情况。居民也可下载企业开发的“分垃垃”APP查看公开情况。一些垃圾分类做得优秀的家庭、厨余垃圾袋投放率高的居民受到上榜公开表扬后,深受鼓励,垃圾分类劲头更足了;一些排名靠后的居民也受到鞭策,奋起直追。“根据分类企业公开的垃圾分类检查结果统计,社区居民的参与率显著提高,垃圾分类优秀比例逐月上升。”翠东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社区垃圾袋发放量提高到85%以上,投放量达到65%,投放优秀量达到65%以上。
居民王阿姨就是经常上“评优榜”的其中一位。王阿姨掏出一张卡告诉记者,社区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都要刷这张卡,可以累计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在每月最后一天兑换油、米等各类日常用品。通过“分垃垃”APP可实时查看自己的积分情况,“我们小区垃圾分类又有卡,又有APP,感觉很时髦。”王阿姨笑言,“我们随手做点事情,小区环境就能变好,还有实用礼品可以换,何乐而不为呢?虽然一开始感觉麻烦一点,但养成习惯以后,不分类反倒不习惯了。”王阿姨说。
“文教街道翠东社区这个试点的成功,是我们引入‘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模式’,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垃圾分类市场化新案例。”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翠东社区的垃圾分类积分制和评优榜是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立的,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实施起来效果也很不错。
“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模式”具体由社区实施、分类企业主导,激活了居民参与的热情。除上述激励措施外,社区和分类企业还引进了自动垃圾袋发放机、自动分类回收箱,尽可能减少居民垃圾分类的麻烦;建造针对社区青少年儿童人群的垃圾分类教育展示厅,通过垃圾分类实物展示、三维立体游戏“寓教于乐”,让社区的青少年儿童从小做起,从而带动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