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学城的区行政服务中心。 记者 周鸿灵/摄
本报讯(记者喻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6个试点地区之一,今年9月,我市按照国务院相关部署和要求印发了《实施方案》。这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作为全市开放、创新高地的沙坪坝区,时刻有着众多工程项目上马、开工。如何保障这些工程项目顺利、高效地推进?
本月初,沙坪坝区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并下发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加强前期策划、统一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统筹组织实施等,持续推进我区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和再造,不断积极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难”、为市场“腾位”、为廉政“强身”,对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项目、全覆盖改革,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分为四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不规范、不科学、不统一,前置审批、串联审批事项太多,有的地区还存在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现象。”区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打破部门藩篱,统一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此次改革重新梳理设计了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按照工程建设程序,此次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明确了审批事项明细。“每个审批阶段要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审批,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区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减放并转调诺”,六字诀精简审批事项
理清审批流程后,如何在各个审批环节精简审批事项?此次改革提出“减、放、并、转、调、诺”六字诀。
“减”,精减审批事项和条件。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前置条件,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事项,要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并制定清单向社会公布,做到清单以外无审批。目前已经明确要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
“放”,承接下放审批事项。按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原则及市级部门要求,积极承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方案审批及工程验收等下放事项,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管制度,开展指导培训,提高审批效能。承接事项确有困难的,应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不协同、不配套等问题,避免下放审批事项“碎片化”。
“并”,合并办理审批事项。由同一部门实施的管理内容相近或者属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根据市级部门要求,制定并实施审批事项合并办理的具体规定,明确合并审批事项目录、审批主体、办事流程和完成时限。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
“转”,转变管理方式。将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替代的事项,转变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发证部门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其他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
“调”,调整审批时序。完善制度设计,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将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等等。
“诺”,推行告知承诺制。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制定并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告知承诺制的实施范围、工作方式、各方职责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
“五个一”打通梗阻,审得快还要管得好
真正让“放管服”发挥效用,除了各个审批环节、审批事项“瘦身”,还需要整个审批体系打破梗阻,实现“血脉相通”。此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来构建完善整个审批体系。
“一张蓝图”统一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图纸坐标和空间管理信息,“一个系统”连通各部门审批系统。“一个窗口”整合各部门和各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服务窗口。“一张表单”制定各阶段所有审批事项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一套机制”建立审批改革、协调、督办督查的完善工作机制。
精简、压减,不意味着对质量安全的放松。改革后既要审得快,也要管得好。这次改革要求各地加快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比如推行告知承诺制的同时,政府必须要加大对申请人履行承诺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要及时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其责任,同时向社会公开,情节严重的,要列入“黑名单”,实施信用惩戒。
此次改革还强调要对中介和公共服务机构加强管理。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虽然不属于政府行政审批,但却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和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环节。住建部表示,要下大力气全面整顿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市场,要求所有中介机构和市政公用服务单位明确服务标准和办事流程,规范服务收费和时限,用信息化手段对中介服务办理时限、服务质。
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革工作目标为,在完成国务院“试点地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20个工作日”改革目标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18年,通过强化前期策划、再造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35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2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8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70个工作日以内。2019年6月底前,全面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促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实现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手续再精简,审批时限再压缩。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和技术特别复杂等项目,涉及风貌保护、轨道交通保护等特定区域的项目,以及可能存在社会稳定风险的项目,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