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区按照市委统战部实施“五大同心工程”的总体要求,借鉴贵州毕节试验区“同心工程”的成功经验,在区委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分别在8个镇街选点并确立主题,与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一道,共同开展“同心实践基地”建设。五年来,民主党派、工商联深入村、社区,同镇街党委(党工委)一道,扎实推进“同心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绩,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市委和市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成为南岸统战工作的一张名片。
历经五年 “同心实践基地”硕果累累
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区委弘扬老一辈民主人士的优良传统,在中共南岸区委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党外人士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以基层多党合作实践基地为载体,积极为南岸发展出力献策。
民革区委助推的弹子石王家沱社区被授予“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民盟区委帮助改善了迎龙镇龙顶村公共服务中心办公条件。民建区委打造的“云端物联网综合信息系统”助推了龙门浩街道上浩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民进区委的《重庆市乡镇国有资产创新管理探索》课题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有效促进了全市乡镇、村级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农工党区委推进乐和治理,引导村民自治,为我区“三事分流”获“2014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奠定了基础。致公党区委开展的社区文化组织培育,丰富了上海城社区乃至整个铜元局街道社区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九三学社区委成功助推南山街道盆景一条街、盆景展示交易中心的建成,研制延长鲜花花期的腊梅保鲜药剂,使花农的收益成倍增长。区工商联“三带工程”成功孵化30多户微型企业并不断做大,3名创业者被评为“重庆十大创业之星”,5家微型企业获市委市政府表彰。
“同心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资源优势,在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支持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加强自身建设搭建新的平台。五年的建设成效表明,同心实践基地是立足基层发挥好党派作用的有益探索,较好展示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根据区委关于“同心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我区目前积极推进了第二轮建设的筹备工作。
7个社区 将打造基层多党合作实践基地
根据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新要求,通过深入调研、反复协商,形成了共识后,今年将“同心实践基地”更名为“基层多党合作实践基地”。据介绍,基层多党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新一轮将把主题聚焦幸福南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着力,立足基地寻找具体的、可行的路径,为建设“幸福南岸”提供更多经验。
各民主党派将与7个社区一起打造基层多党合作实践基地:南坪街道党工委与民革南岸区委选点正街社区,主题是“助力法治社区,共建幸福家园”;弹子石街道党工委与民盟南岸区委选点裕华街社区和弹新街社区,主题是“互联网+幸福社区”;龙门浩街道党工委与民建南岸区委选点下浩社区,主题是“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幸福老街”;广阳镇党委与民进南岸区委选点明月沱社区和东港学校,主题是“城校互动,共建和谐社区幸福教育”;长生桥镇党委与农工党南岸区委选点同景社区,主题是“以市民大讲堂为平台,共建幸福家园”;铜元局街道党工委与致公党南岸区委选点长江新村社区,主题是“双创融合,幸福社区”;海棠溪街道党工委与九三学社南岸区委选点烟雨堡社区,主题是“科技助推幸福海棠”。
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民主党派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实际上是一次“实践建言”,是一种特殊的参政议政形式,希望各实践基地建设要根据建设主题,既积极探索“幸福南岸”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又为基层多党合作实践积累经验,通过总结提炼形成可供全区乃至更大范围推广的经验,真正体现南岸特色,展现南岸形象,为建设全市基层统战工作示范点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据介绍,新一轮实践基地建设只包括7个民主党派,没有把工商联纳入其中,工商联将单独开展“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实践基地建设”,以便更好地加强青年企业家的引导、培养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