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0.06亿元;1994年,1.08亿元;2017年,158亿元……这组数字是渝北区及原江北县历年来的金融业地区生产总值。
1983年是记者在渝北区统计局编写的统计年鉴上找到的“最早时间”,与158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相比,0.06亿元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记者在统计年鉴的“数字丛林”里发现,1994年对于渝北区的金融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撤销江北县设立渝北区,渝北区的金融业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
2017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8826.81亿元,同比增加10.8%。其中,存款余额达4180.05亿元,贷款余额达4646.7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存贷款余额已达9061亿元。“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渝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业催生更多市场主体
“金融业的发展最直观的是一个个不断‘长大’的数字,对于我们创业者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今年65岁的李恩说,40年前他还是一个跟着师傅跑江湖的小木匠,今天能够成长为一个企业家是受益于金融业的发展。
李恩的家在礼嘉农村,1978年已25岁的他觉得木工活都学到手了,想离开师傅单干,但他连置齐一套木匠工具的钱都没有。经人介绍,他向当时的乡信用社贷款500元。李恩所说的“信用社”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这笔钱让他告别了“小木匠”的生存方式,几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装饰公司。到2005年,公司的资产超过了5000万元。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众多的创业者中,与那些上市公司以及跻身中国500强、世界500的企业相比,李恩的“业绩”并不出类拔萃。但他告诉记者,他后来还从事电力设备安装、厂房租赁等业务,每一次的巨额投资都得益于银行贷款的支持,“如今,我的公司现金流有数千万元,比很多企业都过得滋润,常有各大银行的工作人员来找我揽储”。
“金融业的发展持续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年末,渝北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98056户(其中企业46474户,个体工商户51582户),比上年增长13.1%。2017年新增市场主体19708户(其中企业8840户,个体工商户10868户)。
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布局渝北
2017年年末,渝北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180.05亿元,占全市的12.40%;2017年年末,渝北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646.76亿元,占全市的16.67%。
12.40%与16.67%,这组数字非常直观地显示了渝北金融业的体量。李恩说:“我经常和银行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渝北金融业的发展在我的创业历程中都留下了印迹。”其实这组数字不仅仅涉及银行和企业,居民按揭购买商品房、汽车,居民赚了钱存进银行都在推高这组数字。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接触得多的是信用社,那时感觉叫‘银行’的金融机构门槛很高。”李恩说,随着自己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各大银行的工作人员逐渐主动上门服务,“初期有的银行的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其实它们早已进驻渝北”。
“像李恩这样的草根创业者,之所以能够稳打稳扎地走到今天,与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布局渝北推动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年末,我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3家,较上年增加11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70家;保险机构18家,二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7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38家,较上年增加18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23家,股权投资公司105家;此外,证券机构达18家。
渝北是重庆的工业大区,这些金融机构的入驻为企业创新和改造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越来越多的银行资金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显著增强。比如,今年建行渝北支行为渝江压铸公司融资4500万美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打造企业融资对接主平台
各大金融机构为何纷纷抢滩渝北?
据介绍,近年来我区搭建了银政、银企合作平台,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探索“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助保贷”“金穗快农贷”等,银企的双赢推动了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渝北发展基础好、后劲足,金融业发展潜力大,我们将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去年11月,在渝北区召开的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座谈会上,一个来自银行的代表如此表示。
各大金融机构抢滩渝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渝北对发展金融业的重视。从不遗余力地建设重庆基金小镇就可见一斑。
今年9月17日,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全国总决赛开幕式上,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在渝北区中渝香奈公馆的重庆基金小镇正式揭牌。目前,入驻该基金小镇的企业有70多家,其中金融类企业超过59家,基金管理规模超过800亿元。该基金小镇为创新创业提供科技金融综合性服务,未来将成为全市创新创业创投工作的主阵地、科技金融服务的主窗口、企业融资对接的主平台。“将基金小镇打造为创新金融基地,力争2020年基金规模达4000亿元。”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渝北将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在2017重庆科技金融嘉年华上,渝北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被评为2016年优秀科技金融区域服务中心。
此后不久,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的“重庆市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渝北区综合科技竞争力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
是什么原因让渝北科技金融工作能够获得此项殊荣,是什么原因让渝北科技竞争力一直高居榜首?
据了解,近年来渝北区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积极探索科技资金拨改贷、拨改投改革,先后出台了鼓励“产业创新、百姓创业、环境创优”等系列文件,有效推动了科技金融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区把金融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与金融核心区错位发展,突出基金管理(基金)、互联网小贷等创新金融机构招商,入驻的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区属板块金融机构达200多家。金融业已成为渝北区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我们发展金融业更有底气。”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立足渝北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一区一镇一中心一基地一片区”的现代金融发展空间布局,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今年6月20日,重庆市首家金融商会——渝北区临空金融商会成立,它将发挥联系党和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渝北区临空金融商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增强渝北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今年我区着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全力推动一批金融项目尽快落户我区,力争年末再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0家以上。”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