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管委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下一阶段万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进行了明确。
实现五大目标
《实施意见》指出,要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创新、惠民为核心动力,以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聚焦重点产业、培育新兴业态、发展骨干企业,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与万盛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相适应、具有万盛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助推万盛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
《实施意见》明确了下一阶段万盛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更加壮大,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左右;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以运动健康、体育旅游、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体系;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初步形成“一核、两带”的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构建以全民健身、体育旅游为抓手,大健康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培养引进一批知名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经济人才,打响一批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户外运动体育产品和服务品牌,打造2个以上在国际国内知名的体育赛事品牌;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建成1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运动主题公园、1000里户外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65%,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聚集一批品牌赛事、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体育产业总规模在2020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保持全市前列。
推进四大工作
《实施意见》明确了四大工作任务。
一是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运动休闲业,大力发展春季户外健身游、夏季体育培训游、秋季品牌赛事游、冬季冰雪体验游的“四季体育旅游”等;核心打造户外运动业,构建以1个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运动主题公园、1000里户外健身步道为基础,(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体育产业孵化园和体育产业研究院平台为智力支持,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农业、养老等多产业融合的全区联动式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健身服务业,积极探索发展竞赛表演业,培育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流通业,建设重庆市休闲养老胜地等;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推广登山、攀岩、探险、定向、冰雪山地运动,发展游泳、漂流、潜水、钓鱼水上运动,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林地运动等;不断壮大体育用品业,加快引进和培育体育器材、运动装备等制造企业,打造体育用品商贸合作平台,发展体育展会经济等;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
二是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推进“一核、两带”体育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体育培训业、场馆服务业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推进“国家定向基地”“国际户外拓展体验基地”“生态体育基地”和“青少年阳光体育基地”建设等。
三是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探索体育医疗健康融合发展,推进体育与文化、教育、养老、商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
四是夯实体育产业基础。改革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网络等。
《实施意见》要求,要从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市民体育消费、落实税费价格优惠、强化体育用地保障、引进培养体育人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六个方面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