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填补国内空白 重齿研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江津网2017/01/12

区委、区政府发给重齿公司的贺信。

重齿副总经理颜克君介绍项目情况。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现场,不仅有赵忠贤、屠呦呦获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这样的大热门,最令江津人自豪的是,还有江津企业的身影。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是大型舰船动力系统的关键装置。这个项目的成功研发,实现了大型舰船动力传动与推进装置的自主设计制造,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推动大功率船舶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月11日,江津网记者走进位于德感工业园的重齿,了解研发这项技术背后的故事。

15年攻关不断创新

实现进口大型离合器的国产化替代

“此次获奖项目,是重齿与浙江大学等企业、院所联合申报的,该项目包含三个关键技术,我们负责的关键技术主要大扭矩离合器。”重齿副总经理,分管技术创新工作的颜克君介绍,大扭矩离合器主要用于公务船、科考船、吊船等大型船舶,尺寸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高。

2001年,重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始了该项技术的研发。在当时,国内没有企业掌握这项关键技术,国外也对该技术进行封锁,市场上花钱都买不到。没有经验可循,研发团队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一个难关逐步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重齿首次实现了进口大型离合器的国产化替代,填补了10万牛米以上离合器国内空白。研发团队没有就此满足,历经15年的沉淀,重齿围绕船舶离合器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完成了“大扭矩船用湿式多片液压摩擦离合器设计分析技术、结构型式、热处理方法、材料、多离合器控制系统匹配技术等创新研究,研制了可逆船用齿轮箱离合器等创新产品。”

截至目前,传递扭矩达20万牛米的大型液压离合器被成功研发,使得大型船舶承载能力较之以前提高了20倍以上。

动态评定引爆研发热

该项目所带效益占全公司年销售额三分之一

采访中江津网记者了解到,其实,不只这一项,近年来,重齿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技术研发团队,申请了4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获得了中国优秀专利称号。

“2000年以前,公司对技术人员采取唯一的评判方法,那就是只升不降。”颜克君介绍,重齿拥有纯技术研发团队220余人,采用以前的老方法评判的最大的弊端就是,到了一定的级别,大家都升不上去了,于是没有人愿意干活。

2001年,在颜克君的率领下,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技术人员进行动态评定,分行政线和技术线,以贡献大小决定待遇,鼓励大家走技术型道路,这种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如果连续两年没有科研成绩,那么对不起,你的级别就得下降,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大家抢着干活,都想在技术方面干出成绩。于是,短短的几年时间,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被捧回来,“一种双输入多输出并车离合器船用齿轮箱”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内首台低速机齿轮箱研制成功……

这些成果很快转化成企业效益。就拿大扭矩离合器这一项来说,该项目研发成功后,市场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目前,仅这一个项目带来的效益,就占据了重齿年销售收入的3分之一。

R&D投入首次突破2.0%

江津再掀万众创新高潮

在江津,重齿的成绩并不是偶然,这样的企业也不是个例。记者从江津区科委了解到,近年来,江津区内外兼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外部“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以刚刚过去的2016年为例,全区R&D(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持续增加,首次突破2.0%。截至2016年11月,新申请专利2807件,同比增长5.13%,位列城市发展新区第1位;有效发明专利250件,专利密度达1.88,同比增长41%。

“致力创新,更要有效解决科技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区科委主任王劲松说,为更大提升全区企业实力,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2013起,区科委便在各大工业园创新开设了由“科委+工业园+专利中介”工作人员组成“特派员办公室”,将全部18名工作人员“赶”出办公室,帮助园区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了企业科技投入、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大幅度增长。

如今,“十三五”征程已经开启,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的目标已经确立。展望今年,江津还将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支撑的智力保障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这一系列举措,必将在全区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