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旅游休闲胜地,是区委、区政府根据合川实际提出的战略部署。方向既定、号角吹响,合川旅游稳步前行、方兴未艾。
数据显示,“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间,我区共接待游客212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33.13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39.27%和329.87%,年均分别增长21.08%和25.06%。2016年,全区接待游客682.9万人次,同比增长23.1%,旅游总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39.3%。今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5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3%和27.68%。
宣传营销 推广城市旅游名片
张璐相信他的创业方向,信心来源于他对合川旅游市场的看好。2015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张璐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一个小小的旅游服务公司。在合求学几年的他,时时关注着这座城市旅游市场的动态——他明显已经感受到了“春江水暖”。
“公司开张两年,生意不错、前景看好。”张璐告诉记者,现在主要业务是“引进来”,也就是做好来合游客的服务工作。“不管是这几年的建设也好,宣传营销也好,钓鱼城、涞滩古镇、文峰街等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客源多了生意就好做了。”他说,不止是景区,这些年友军生态园、嘉隆西海等乡村旅游项目蓬勃发展,主城一些旅行社针对性地瞄准这块市场,再与他这样的本地公司合作,周末近郊游业已成为当前热点。
近年来,我区旅游宣传工作劲头十足。2016年4月,一队来自德国的记者团队在合采风。“不管是《世界报》还是《画报》,他们在全欧洲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大批受众。合川的江水、古迹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下这里的真实现状,相信欧洲的读者会喜欢上这里。”本次活动组织方、德国文化传播机构OneBillionVioces负责人TheresaSeibold如是说。
营销方面同样如此。重庆康华国旅总经理刘妍长期从事重庆周边自驾活动,对于合川给出的营销奖励机制表示赞许:“我们与很多区县有长期合作关系,综合看来合川的营销奖励机制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很有诚意。”她告诉记者,提升经销商的积极性,对于一个地区旅游发展十分有必要:“团队游有它的独特优势,政策激励、兑现积极,我们就会有更多主动性。看准市场、抢占先机,合川在这方面值得称道。”
乡村旅游 政府搭台群众得利
每年春天来合川赏花,已成为赵行林的习惯。2017年春的一个周二,赵行林邀约朋友从主城家里来到双凤镇保和村,徜徉桃李花的海洋。“以前是周末来,不科学不科学!人太多了。”他对于自己错峰出行的决定十分满意:“年年都来,有时在双凤看李花,有时去太和、官渡看桃花,春天的合川特别美!”赵行林表示,关键是离主城近,不必在路上耽搁太久,游玩十分方便。
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群众得利——涌入合川赏花、采果的游客逐年攀升,随时产生的“赏花采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它不仅是数据的反应,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
乡村旅游发展究竟拉动效益几何?村民自有话说:“一个月干下来,多的不敢说,两三万块钱还是有的。”说这番话的人叫杨云,双凤镇江北村八社村民,和别人在家接客不一样,杨云把“馆子”开到了李树旁的露天坝。“我屋在八社,路有点远,我就在这片空地上搭了个临时的灶台、摆上七八张桌子,菜和肉都是自己家的,所以我们收费也不贵。”
杨云表示,比起单纯的务农种果树,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还是让自己感到惊喜:“没想到靠旅游能挣这么多钱,这一个月花期的收入顶得上以往一年了!”杨云家收入的变化,是近年我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缩影。以今年为例,我区成功主办嘉隆西海重庆合川首届大型实景灯会、太和桃花节、友军生态园首届荷兰郁金香风车节、肖家镇重庆合川首届食用玫瑰花节、“520爱在涞滩·情漫漂流”夏季漂流活动等乡村旅游节会,实现了各乡村旅游点共计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门票、餐饮、住宿等经营性收入800余万元。
龙头景区 打造旅游拳头产品
2014年9月,法国女孩梅丽娜和纪录片导演陈佳欣在钓鱼城拍摄。不久后,一部名为《法国女孩在重庆2》的纪录片就风靡网络,并被市旅游局确定为官方宣传片。“我的影片里不只要有重庆的山水、美食,更要有代表重庆精神的文化符号,钓鱼城具有这一特性,应该让更多人欣赏它的魅力。”陈佳欣说。
的确,对大多数外地人来说,合川旅游和钓鱼城几乎可以划等号——这座震惊世界、改变中古历史的名城,如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14年,国家AAAA级景区花落钓鱼城,这既是对景区多年持续建设的肯定,也留下了未来努力的目标——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近年来,景区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提档升级,完善硬软件功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夯实了景区基础。
更大的棋局已经布下,2015年,我区正式推动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申遗为抓手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除硬件投入外,我区成立了钓鱼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申遗办,编演歌剧《钓鱼城》并进行巡演,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纪录片《钓鱼城》,发行《漫享合川》英文版《钓鱼城》,举办钓鱼城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这座震烁中外的英雄之城正逐步走出合川、走向世界。
要素配套 留下游客增加收益
哪怕开车回主城只需1小时,张彬还是选择“任性”一把,和家人在华地王朝住下。
2016年初夏,张彬一家来合过周末。“在网上看到了合川有针对两日游的套餐,包括了几个景区的门票,还有这家五星级酒店的住宿。我购买的是亲子套餐,一家人两天玩下来才几百元,这样的过夜游行程慢一些,人也轻松些。”
旅游是个综合产业,所谓“游购娱吃住行”,合川近年狠抓这几方面要素配套,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15年,一场评选“三江鱼”的比赛在全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合川多江多鱼,美食众多,理应有自己的鱼品牌。”著名烹饪大师、美食专家张正雄说,綦江有北渡鱼,潼南有太安鱼,璧山有来凤鱼,合川也应有带着独特印记的美味——留住了游客的嘴,也就留下了游客的人。
2017年5月,远在成都宽窄巷子的“友军香脆椒”店面前人流如织。“给我来五斤抽真空,我带上飞机。”香脆椒这种“个性鲜明”的休闲食品备受川渝群众喜爱,成为真正在市场上“拿得出手、叫得响名”的旅游商品。
“除了香脆椒,这几年我区大力实施旅游商品‘后备箱’工程——合川桃片、嘉陵江峡砚、黄杨木雕、肖家鲜花饼等商品相继打入市场,收到消费者的喜爱。”区旅游局宣传科负责人说,不管是从在主城区的展销,还是合川本地销售情况来看,市场对合川旅游商品是认可的,这对增加旅游综合收益十分有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