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前三季綦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2亿 同比增10.8%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重庆綦江网2016/11/09

前三季度,我区围绕“四区一城”建设,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创新发展,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据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2亿元,同比增长10.8%,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总体平稳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业效益增强。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0亿元,增长13.1%,农业增加值39.49亿元,可比增长4.7%。

蔬菜产量46.75万吨,增长4.3%,生猪出栏42.17万头,下降3.5%,山羊出栏2.45万头,增长9.1%,家禽出栏496.22万只,增长3.7%。小春粮食种植面积20.7万亩,产量4.38万吨,大春粮食播种面积79.73万亩。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区2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3.21亿元,增长13.9%。实现工业增加值88.17亿元,可比增长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0%。

从园区看,桥河、通惠、北渡铝产业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家,实现产值186.26亿元,增长25.8%,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5.9%。从五大支柱产业看,能源、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化工、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29.96亿元,增长14.0%,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9.0%。

固定资产投资有序推进

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59亿元,增长19.0%,其中跨区投资29.01亿元,增长19.9%,区域内投资245.58亿元,增长18.9%。

区域内投资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56.3%,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业增长28.7%。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05.8亿元,增长45.1%,文化产业投资37.82亿元,增长46.4%,旅游产业投资45.15亿元,增长24.7%。

商贸旅游稳定增长

在“三养綦江”旅游养生季等各种节会的拉动下,批发零售业的销售总额实现169.15亿元,增长22%,住宿餐饮业的营业收入实现27.4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65亿元,增长1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今年以来我区旅游市场持续给力,前三季度,已接待游客654.06万人次,增长2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84亿元,增长30.4%。

建筑房地产业逆势上扬

前三季度,在地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05.55亿元,增长32.7%,增加值实现17.84亿元,可比增长17.1%,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75亿元,增长24.4%。新开工面积117.69万平方米,下降52.3%;施工面积537.26万平方米,下降0.7%;竣工面积101.61万平方米,增长40.8%;销售面积97.12万平方米,增长20.3%。

财税金融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区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完成35.36亿元,增长31.3%,区级分成收入完成27.64亿元,增长37.7%。其中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3亿元,增长18.7%;政府性基金收入4.85亿元,增长149.9%。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5亿元,增长18.0%;非税收入9.03亿元,增长19.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28亿元,增长23.0%。

金融方面,9月末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05.9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住户存款280.37亿元,同比增长10.9%,人民币贷款余额252.99亿元,同比增长15.3%,存贷比为62.3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66亿元,可比增长27.5%,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前三季度,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7元,增长10.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3元,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13585元,增长9.5%,经营性收入2059元,增长8.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60元,增长3.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6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5031元,增长14.5%,经营性收入1504元,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92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快2.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