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山清水秀,生态宜人。南、北二山环绕城区,濑溪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山水环绕”的独特城市生态环境,曾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如何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优势,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气质和市民幸福指数呢?
区委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七个提升行动”工作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蓝图已经绘就,如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环保部门正积极思考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面广、事多、情况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行动。”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区委二届四次全会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该局将从“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两方面着手,一手抓治理,一手抓修复,齐头并进,齐抓共管,
努力为大足人民创造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
去年7月,我区召开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河长办正式成立。今年8月,我区又创新工作模式,整合成立了区生态河长办。新的生态河长办除了履行河长制职责之外,还负责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濑溪河、太平河污染治理攻坚工作的统筹、督查、考核。截至9月,生态河长办已开展督查4轮,发出书面交办事项共33件、书面督办事项3件,完成了面上的全覆盖督查。
“大足境内水资源丰富,有龙水湖、玉滩水库、化龙水库、上游水库等多个大型水库,濑溪河、太平河等河流穿境而过,提升水质关系着千家万户,保证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是水务部门的第一要务。”区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区水务局将进一步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市民饮水安全,特别是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安全。下一步将加强对自来水厂出厂水的定期检测和居民区末梢水的日常检测,及时向水厂反馈水质检测情况。重点安排好巡查、清理自来水消毒设施、定期排污等工作,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制定措施,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确保消毒设备运转正常,使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森林覆盖率是检验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区委二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每年新增城市绿地2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6%,在道路两侧形成带状公园”“稳步实施退耕还林,完成营造林38万亩”“2021年全区城市植物品种达到1400种”的新要求新目标。区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这些新要求新目标为我们加了担子,明了路子,区林业局将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生态变好,环境变美,群众受益”的“创森”目标。9月26日,我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级评审,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我区提出的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正确,总体布局合理,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大足实际。接下来,区林业局将根据《规划》,积极作为,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贡献力量。
让市民喝上放心水,还要吃上放心肉。“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的召开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畜牧业、渔业污染治理实现了“双推进”。今年1至9月,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146户,治理畜禽养殖场378户5.28万头生猪当量,其中濑溪河流域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105户,治理248户4.28万头;取缔水产肥水养殖94户2542亩。接下来,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将加快编制《大足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格落实《大足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大足区水产肥水养殖取缔及尾水治理工作方案》,加强养殖治污技术服务指导,强化与有关部门、镇街合作,确保全年养殖污染治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继续巩固无重大动物疫情成果;加强养殖业投入品使用技术指导,确保全区人民群众“舌尖”安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在大足人民的积极参与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美丽大足幸福大足”等生态意识逐步强化,生态保护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提升和改善,扬帆起航,一幅亲山亲水亲自然的生态环境绘卷正在大足徐徐展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