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区连续83个月无到市重复集访和到市进京非访;
连续78个月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连续5年实现“三类恶性案(事)件”零发生;
连续5年群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执法司法公信力保持在90%以上;
……
翻开过去5年我区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成绩单,注定是经受了重大考验并取得显着成效的五年。全区政法综治、安全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任务,突出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全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坚持“抓领导、强责任,抓机制、强效果,抓保障、强基础”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化管理、实绩化考核”,创新推行“三项重点工作”制度,持续推进政法和平安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维护社会稳定 “平安建设”不断深化
“多亏了潘朗检察官的帮助,我们才能要回拖欠的工资。”家住万灵镇玉鼎村的李大姐和其余490名民工,在潘朗的建议和帮助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要回了劳务公司拖欠的55.23万元。
为民工讨薪,仅仅只是我区推进平安建设、提高群众安全感的一个缩影。
群众对平安的期盼在哪里,政法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反邪教斗争、反恐防暴等工作,成功捣毁两个大型的“法轮功”反宣品制作窝点,破获涉邪教案件65起。
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167件,有力化解疑难信访案件和重大矛盾纠纷1500余件,有效化解酝酿中的群体性事件72件、果断处置“医闹”事件12件。创新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综合调处解决机制,并在全国、全市推广运用,区综调室累计办理案件8152件,结案率达100%。对93件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161.25万元,缓解受害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
建成视频监控16535个,实现重点地区和重要部位全覆盖。并先后开展“春夏攻势”、“夏秋行动”、“渝安1号”、“秋风行动”等治安专项打击行动。五年来,公安机关共查处治安案件4.8万起,破获刑事案件8698件;审判机关受理各类案件44752件,审结42381件,结案率达94.7%;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221人,提起公诉2975人,查处职务犯罪案件63件72人。“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和可防性案件发案连续5年下降,命案破案率连续5年保持100%。
同时,我区坚持政法部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和政法干警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妥善处置西城旺角烂尾楼、拓新香国城房地产项目、荣隆工业园劳务纠纷等方面的不稳定问题,提前介入做好35家“僵尸企业”的维稳工作,全力处置26个煤矿关闭退出引发的安全稳定问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83件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经济秩序。
锻造忠诚果敢 “队伍建设”一刻不放松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全区入额法官41人、检察官25人,妥善安排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确保司法质效持续上升。改革后,一审改判发回重审率仅为0.2%,生效裁判被改判发回重审率为0,审查起诉案件、侦查监督案件办结平均用时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12.33天、0.64天,均无错案和瑕疵案件。积极稳妥推进25个方面80项改革任务的公安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和水平。
据统计,我区共组建100余人的普法讲师团,建成区级法治教育基地2个、镇街级法治公园(广场)14个,“民主法治村”创建面达100%,利用《荣昌法治》、荣昌长安网、手机报、微电影等新兴媒体,强化法治宣传并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县。
回眸过去的五年,这样的共识日新其景,这样的努力未曾停歇。我区政法部门认真贯彻“依法治区”各项部署,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政法工作。建成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执法司法为民便民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实施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执行执法质量考评机制,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组织开展1500件案件评查,办案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强化创新改革 “法治建设”大步向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带好、管好、用好政法队伍,是政法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考验。
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以提高政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为重点,积极组织参加学历提升、司法考试、技能实战培训。全区864名政法干警中获得法学专业本科以上文凭的409人,通过司法考试171人,参加各类培训达9036人次,实现培训率达100%,有效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全区政法部门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对突发事件、重大安保、司法强拆等急难险重任务,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妥善处置广富工业园区、黄桷滩水库建设不稳定问题,协助成功处置万盛、双桥群体性事件和永川“10.31”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切实肩负起保一方平安稳定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我区把建设过硬队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政法队伍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区政法干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司法为民便民活动,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坚持忠于职守、敬业爱业,深化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让政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严格执行各项铁规禁令,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执法司法腐败。针对政法干警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诫勉,打好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全区政法队伍连续9年未发生因执法司法的违法案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夯实基层基础 “三基建设”扎实推进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稳则大局稳。
按照“做强区县、做实镇街、覆盖村居、形成网格”的思路,我区全面加强政法综治基层建设、夯实政法综治基础工作、提升政法综治干部基本素质,“三基”建设在我区扎实推进。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区司法局、区交巡警、区看守所、公安消防支队办公业务用房得到极大改善;建成1个网安警务室,完成便民诉讼中心(区综调室)和13个数字化法庭建设,建成虹桥二级消防站、一级车管所、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区级政法综治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
在全市率先恢复6个撤并的基层派出所,新(扩)建3个派出所;新建3个基层法庭、16个诉讼联络点;新建中心检察室1个,完成5个检务联络室规范化建设;新改建司法所5个,实现了21个司法所小所2人、大所3人目标;购买发放52台治安巡逻电瓶车,建立镇街专职消防队8支并配备13台消防车,安装27块平安综治宣传LED显示屏;组建成渝高铁护路专职巡防队伍15名;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得到有力加强。
改建109个警务室,落实专职社区民警83名;配备村(社区)综治专干168名,组建192支2022人的村(社区)专兼职巡逻队伍;创建平安村社158个、无邪教示范村22个;改造“老旧”“三无”小区12个;平安建设根基不断夯实。
全区共划分网格1761个,配备1823名专兼职网格服务管理人员,实现城区169个网格“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实现区级、镇街、社区、网格四级纵向穿透联动,确保能够快速、动态、准确掌握辖区基础信息,及时上报处理不稳定问题。
强化创新改革 “法治建设”大步向前
回望不平凡的“十二五”,荣昌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站在整装待发的新起点,未来五年,全区政法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党委政法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加强治安防控和侦破打击,切实降低抢劫、抢夺、盗窃、扒窃和网络电信诈骗等侵财类案件的发案率,确保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0%以上,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控新业态中的风险,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继续推进25个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特别是加强和创新社会安全应急指挥联动系统二期建设、公安指挥中心向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升级转型、社会面视频监控资源整合运用、社区专职巡逻队伍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三无小区”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推进智能化安防社区建设,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增强社会治理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新建“诉非对接中心”,整合多种调解资源和手段,探索建立“互联网+调解”机制,建立小区物业纠纷调委会,完善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重点抓好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土地流转、非法集资、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矛盾排查化解,确保实现“民转刑”命案零发生。
建成政法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和综治信息系统,加强应用培训,切实提升工作质效和水平。加强基层网格员教育培训、服务管理,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报送信息、协助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探索城区社区网格员专职化建设。
结合“三基”建设“巩固年”主题,推进镇街“综治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基层政法、综治、信访、安监、调解、巡逻队伍、网格员、禁毒专职社工、社区矫正人员等力量,实行综治牵头“一体化”运行。按照年度规划新建或改(扩)建派出所等政法综治基础设施,其中:消防指挥中心1个、司法所3个、禁毒和反邪教宣传警示教育基地1个。抓好“建、联、管、用”,2017年基本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公共交通工具全覆盖。
成绩不仅印证过去,也昭示未来。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顺应群众的新期待,政法综治信访维稳重担在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