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
新年伊始,我区就迎来一大喜讯——中意创新产业园花落璧山。这无疑是对我区坚持创新驱动的极大肯定,也是对璧山国家高新区的极大肯定。
2017年,璧山国家高新区将对标“中国制造2025”,用战略眼光谋划产业发展,用创新思维延伸产业内涵,聚焦“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力争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200亿元。
产业创新 构筑新兴产业集群
能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新兴产业大发展,将是璧山国家高新区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所在。
为此,我区围绕新能源汽车、旅居房车、机器人、智能家居、通用机械,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布局“信息技术”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健身器材、健康食品,布局“生命健康”产业。
如何布局?我区将启动产业新城首期项目建设,推进众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得润电子产业园”。同时积极推进中意创新产业园、中新合作科技产业园建设。
在此基础上,突出产业链招商。力争2017年新引进100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3个以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个以上和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新开工项目20个,20个项目建成投产。
科技创新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阻扰科技创新的一大因素,就是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为此,我区将推进“1+10”研究院创新体系建设,力争中国工程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院早日挂牌,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共享平台和得润汽车电子研究院、碳纳米材料产业研究院等4家专业研究院,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我区将启动太阳堡创业大街建设,引进50家具有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入驻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和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3个以上。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鼓励更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实现由“生产加工”向“研发创新”的转变。
通过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今年我区有望新增科技型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5%,规上工业企业建立市级研发机构比例达到15%。
服务创新 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新的一年里,璧山的每一个创新主体,都能享受到更加周到、完善的创新服务。
我区将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嫁接”、人才引进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蓝黛、青山、红宇、凯成等骨干企业扩产增效,支持龙润转向与德国大陆电子、金冠汽车与德国海姆房车合资合作项目建设。
我区还将尽力扫清阻碍创新的羁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长性强的项目,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融资支持,优先保障项目扩产用地需求,并推进企业改制挂牌上市工作。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坚持用“深度服务”破除影响社会投资的机制障碍。重视生产要素保障,满足企业发展所需。
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最终将推动璧山国家高新区从“制造基地”向“智造基地”升级。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