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璧山坚持老城区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疏解人口空间压力,增加城市透气性。通过加大违建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法建筑,一批批公园、一个个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为璧山带来蓬勃生机,宜居宜业指数不断提升。
和大多数城市一样,一条马路两边建,上面住宅下面店,车拥堵、人相挤、路常乱的场景,是人们对老城区的记忆。璧山执政者转变思维方式,坚持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为老城区空间“留白、减压”。于是,璧山拆除党政机关围墙,对机关大院进行合理改造,用于建设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据悉,璧山目前已建成生态停车场49个,新增城市开敞空间500余亩,新增停车位6000个,全区免费停车位达2万个。
如今,违法建筑几乎成了中国城市的“顽疾”,检查难、防控难、认定难,拆除更难。种种困境下,不少城市的违法建筑“疯狂滋长”。要让城市“减压”,就必须整治“顽疾”。对此,璧山专门成立了违法建筑整治指挥办,负责整治违法建筑。通过近两年违法建筑整治大行动,璧山违法建筑“顽疾”得到有效控制。
据违法建筑整治指挥办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璧山共整治违法建筑45万余平方米。今年预计整治建成区违法建筑12万余平方米,目前共整治近9万平方米,其中整改55123.87平方米、拆除34412.02平方米,降低了城市建筑密度。
与此同时,璧山还从2010年开始拆除城区2000多块商业广告,取缔1000多块LED游走字幕屏,拆除灯箱396个,禁止一切竖幅横幅标语。为给“牛皮癣”安个合法的“家”,璧山还在城区新建、改造张贴栏260块。
璧山一边在为老城区建筑做“减法”的同时,一边也在为城市品质做“加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于是我们看到,公园已成为了璧山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璧山已建成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公园等公园30个,建成人民广场、文体广场、迎恩广场等广场20个,建设休闲亭105个,市民步行15分钟可达公园、广场。璧山城市园林绿地也从700万平方米增加到18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植物品种达到2800种。并在全市率先统筹实施城区立体绿化,立体绿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在璧山,公厕也是一张名片。自2010年南河公园第一座标准化公厕投用起,全区标准化公厕次第花开,现已达到33座,并改造标准化公厕35座,彻底颠覆了厕所“脏、乱、差、臭”的传统印象,开辟了公益事业建设的新模式。如今,公厕已成为璧山城市文明的新窗口、新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