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2013年,“三区一美”战略中一段诗意表述绘就璧山“活力水城”图景,勾起人们对“梦里水乡”的无限憧憬。
如何让图景成为现实?近几年来,我区在巩固璧南河治理成果基础上,全力打造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新水城。
璧山虽无大江、大河过境,但降雨量相对丰沛。近几年,我区在城市建设中,采取遇水架桥的方式,为水开道、为水让路。每年还新建一批水库、湿地,用于拦截雨水,让“无根之水”在璧山“安家落户”。
据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玉泉湖(三角滩水库)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左右,预计今年8月完成主体工程;黛山水库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预计今年7月完成主体工程;土田水库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今年7月完成主体工程;棕树水库完成初设审批进入施工招投标阶段,即将开工建设。
此外,璧南河棕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菜子沟、鹅颈项、莲花等3处湿地正开展前期设计工作。而东岳公园和御湖新区的“亲水”设施正加快建设;六旗大道桥梁正在建设中,狮子人民大桥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目前,我区主次河道已建成桥梁30余座,桥梁与河道、路网的有机穿插,实现了水体间连通联动,让“水在城里游”。
在水城建设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样至关重要。
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中水回用,建成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全区的道路消防、市政环卫、景观用水等均使用中水。目前,青杠再生水厂(2.5万m3/天)、来凤再生水厂(0.75万m3/天)、丁家再生水厂(1万m3/天)已投入运行;璧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厂(2万m3/天)已建设完成,即将投入试运行。我区中水回用设计能力已达50%,实际回用率达46%,力争年内达50%。
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我区实施千秋堰水库扩建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目前已完成千秋堰—盐井河—同心水库连通工程(一期)隧洞掘进537米,占总长4677米的11.5%,预计2018年实现隧洞整体贯通。而璧南河-璧北河连通工程已完成隧洞掘进约1600米,占总长5500米的30%,计划2017年底前实现隧洞整体贯通。
而备受市民关注的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已于今年初实现2.53公里隧洞整体贯通,目前正在开展隧洞混凝土浇筑,已完成隧洞混凝土浇筑300米,紧接着将开展管道安装的招投标工作,确保今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实现通水。
如今,我区按照“一河六湖十八湿地”的架构建设水城,城区水面占比已提高到10.5%,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平方米,水网密度接近3.6公里/平方公里。“水清、岸绿、景美”的“活力水城”和水生态文明城市雏形初步显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