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璧山 田间地头大变革 激发农业新活力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璧山网2017/04/25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参加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今的璧山,正以此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制造有效需求,大力发展都市特色效益农业,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发展以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周末经济”,推动一产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转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区现代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让璧山的春天精彩纷呈。

发展农业,就是要跟着市场走,这是趋势,也是一种进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区的农业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提供的合理化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引领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这给我区的农业调整结构系上了“保险带”,也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保险和补贴机制,更好地发挥保险抗风险作用,充分迎合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据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将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示范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并积极组织培育农村电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引导农业产业优化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户提供合理化的市场信息参考。

如今,璧山的农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这些转变,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不开。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璧山依托临近主城的独特区位优势,实现‘一三产业’‘一二产业’互动,通过农业生产与观光、生态旅游相结合,既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和附加值,也培育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推动“一三产业”互动中,我区主要强化璧北田园生活体验区、璧西观光采摘体验区、璧南生态休闲体验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的景点景区,推动“竖点串线连片”。而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农村经济这个短板,更成为了璧山旅游的亮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区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作为联结点,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三产”带“一产”、促“二产”,从而推动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璧北蔬菜、三合茶叶、大兴葡萄、广普脐橙、大路黄花……近年来,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区不少农产品将品牌打造提升到了和生产环节同等重要的位置,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品牌对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也可以为农户带来收益。目前,我区在蔬菜、水果、花卉、茶叶、水产养殖等产业领域具备了明显的规模优势,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产品。

国家农业部将今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此,璧山在现有的农产品品牌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市场上扩大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璧山果果”就是我区目前正积极打造的公共品牌之一,将吸纳我区的特色水果,包括樱桃、葡萄、柚子、血橙、火龙果等,该品牌将以统一的商标、包装形式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产品质量达标的农户,都可向区农委申请使用。

此外,今年我区还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业品牌创建,给予品牌宣传推广适当补贴项目安排,支持农民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企业培育自有品牌,新培育市级名牌农产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目标,是让生产要素流向效率更高的经营者,推动新兴需求和供给能力在新的基础上对接,形成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目前来看,我区农村最具活力的主体有5类: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对此,我区将加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扶持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突出作用的“真合作”;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

据了解,在我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些新产业、新业态逐渐成为改革中的新动能,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其中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等,业态多元化发展,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区农业融合发展的多样性,真正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多姿多彩”,成为我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亮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