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一行人在鑫家园观景平台参观万州玫瑰香橙产业
山高坡陡、地少人多,万州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可谓先天不足。如何才能让“鸡窝地”里飞出“金凤凰”,万州区给出的路径是发展山地高效型农业,立足万州立体气候、山地特征、产业基础,以生态、高效、安全为目标,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振兴,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发展之路,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4月18日,三峡都市报记者跟随“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万州乡村,进农家、看产业、谈发展,实地感受到了农村大地的巨大嬗变,从传统产业到高效产业,从土地荒芜到绿满田野,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一幅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百姓走上致富路
春日的武陵镇下中村,春和景明,生机盎然。
顺着一块坡地举目望去,四周满是荔枝、桂圆等特色果树,一汪清池处于中心,亭台长廊环绕而建,颇有些景致。
这座果园,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号——大唐荔园。
2013年,时值63岁的杨元太积极响应武陵镇党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回报乡梓,投资2000万元组建重庆如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下中村流转土地1500亩,解决了当地土地撂荒的问题,使当地农民走上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流转来的土地被种上了桂圆、荔枝、枇杷等特色小水果,让园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宛如世外桃源。
杨元太按照标准化果园建设,水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目前拥有桂圆1100亩,特色荔枝150亩,优质枇杷100亩,优质蜜柚200亩;硬化完成彩色主干路8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5公里,新修生态鱼塘27口,灌溉渠堰6公里;整治外墙立面排危320户,标准化整治居民点庭院9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500盏;修建大棚、气调库,研究新品种“四季桂圆”;旅游住宿、商务接待、休闲娱乐设施设备齐全……
在园区的发展带动下,当地389户农民就地转业创业,解决了农户就近务工7500人次,其中贫困户务工群众38名,为群众务工增收30万元,流转金增收90万元。
许秀珍便是这里的受益者之一,得益于园区的发展,现50多岁的她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多了近万元的收入,还能兼顾家里的老人。
“以前,这里的农民们种点水稻、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收益不大,年轻人不愿意受这个穷,就外出打工,屋里的人越来越少,土地也就大片大片地荒废了。”许秀珍说,相比于以前,现在村里的变化太大了。
屋外,荒山披上了绿装,种上了各种各样的特色产业,产业便道纵横交错,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屋内,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应有尽有。在许秀珍他们看来,现在的生活并不比城里差,每逢周末节假日,还有不少城里人往这里跑呢,专门来赏花采果游玩体验农家生活。
特色产业结硕果
“哇,好香啊。”一下车,媒体记者们便被阵阵花香吸引了过去,纷纷拿起照相机和手机,把这美丽的景色引入镜头。
这迷人的花香正是来自万州甘宁镇玫瑰香橙产业园的玫瑰香橙,经历了忙碌的采摘时节后,当前正值橘花盛开时期,洁白幽香的花朵竞相开放,一树树、一丛丛,密密匝匝,芬芳流溢。
说起万州玫瑰香橙的由来,区果树站副站长汪小伟娓娓道来,14年前的春天,那棵带着意大利西西里岛梦幻气息、漂洋过海而来的塔罗科血橙树,在万州落地。经过14年的发展,万州玫瑰香橙的品质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独具玫瑰色、富含花青素和晚熟错季三大特色。如今,全区玫瑰香橙种植面积13万亩,投产8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主要分布在万忠路沿线和长江两岸,产品远销北京、沈阳、黑龙江、上海、广州等地,今年首次出口菲律宾,赢得消费者的赞誉。
“七分山水三分田”,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生产条件,严重制约了万州农业的发展壮大。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万州区围绕效益做文章,变劣势为优势,利用特有的山地环境,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百姓增收致富铺平了道路。
为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万州区采取“直接补贴”、“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措施,对在柑橘、畜牧、水产养殖、茶叶、粮油、蔬菜等特色产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行走在万州的广袤大地上,各种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原产地和优质茶产区,万州现有茶园5万亩,其中投产3.1万亩,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将超过60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超6000万元,茶叶综合产值预计2亿元。
——作为全国柠檬三大主产地之一,万州柠檬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2亿元。
此外,万州区在发展伏淡季水果、中药材、林木花卉、烟叶、特色水产等特色产业方面也取得了迅猛发展。
由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让同样的土地产生出不一样的效益。到2020年,万州区农业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83亿元以上,土地综合生产率提高到6000元/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00元,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农旅融合走新路
甘宁镇永胜村6组的果农郝后荣从没有像现在心情这么好过,“今年卖出了个好价钱,每公斤果子比去年提高了1元多。由于果子少、行情好,3月中旬自家果园的果子都采摘完了。”电话那头,60多岁的他扯高了嗓门,开始给记者算起了今年的丰收账。
老郝家有90多棵树,结了20000斤果子,均价8元/公斤,收入将近10万元。刚刚采摘完不久,老郝又开始给他的这些“宝贝”施肥,修枝整形了。“这可是我们家的摇钱树,现在喊我种其他的我都不得种,就把它们‘伺候’好。”老郝开玩笑说,以前可没那心思来这么认真地种柑子。
万州乡村,因橙而兴,因橙而美,每到春季,玫瑰香橙成熟的时候,散发着柑橘淡淡的清香的万忠路沿线,行人、摩托车和汽车不断,载着城里人的欢声笑语往返于各个柑橘林里,尽情采摘被誉为“柑橘王者,橙中皇后”的玫瑰香橙。
近年来,万州区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抓手,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为乡村产业振兴装上了一部“倍增器”。
农旅融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头戏”。近年来,万州区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快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
万州区太安镇拥有3000亩成片无公害茶叶基地,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凤凰茶乡”的美名。近年来,当地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茶乡体验游,在传统茶产业的基础上催生出茶旅融合新业态,成功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万州区甘宁镇,借助境内的4A级景区万州大瀑布、国家农业公园,提出了“农旅融合,以农促旅”的发展思路,在突出观瀑布、摘果蔬、看花海、赏鼓乐、品三国和现代农业体验的同时,设计规划出“甘宁一日游”“甘宁两日游”精品旅游路线。
……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改变了万州传统的农业模式和产业布局,还为百姓增收致富、提高农业效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