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级危房户重建新房
本报讯(记者 蔡琴)近日,记者来到名山街道朗溪村,途中一幢幢红色的小房子成为记者最喜欢的风景。红彤彤的瓦房屋顶、整齐的砖块墙壁、袅袅炊烟从房顶的烟囱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中。
自全县脱贫工作启动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95个贫困村为重点区域,以农村建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为重点对象,强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工作。农村危旧房改造是保障贫困户住房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扎实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危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
今年,包鸾镇整合资金150余万元,对全镇300余农村危旧房进行改造。在该镇飞仙洞村的农村危旧房改造现场,一个叫吴兴华的村民正麻利地做着手中的事情,他告诉记者:“我得赶紧帮老何把房子修好,下一家就该我了。”
该镇村建站站长朱国锋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危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该镇组织农户积极投身危房改造,加快改造进度。
在名山街道朗溪村四组李绍华家里,工人们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工人们都卯足了劲儿为我改造房屋,真的是太感谢他们了。”李绍华说。
“国家扶贫终验在即,全县危房改造刻不容缓,我县实施三个一批,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全面推进。” 县城乡建委主任陈华说,该委在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中,采取“组织农户自建,组织村支‘两委’代建,组织异地购置”等方式,最大限度调动村民投身危房改造、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以“自建、援建、帮建”等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投工投劳,互助互建。
此外,针对劳动力缺乏、因病致贫、低收入贫困户等特殊改造对象,村支“两委”积极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提前为改造对象垫资或担保,并聘请具备相关资质的施工队伍或专业工匠,科学规划选址,按照标准施工。
最后,针对存在海拔过高、过于偏僻、地址滑坡的部分农户,在充分尊重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整合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宅基地复垦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入城进镇购房安置。
贫困群众实现安居梦
名山街道朗溪村十一组村民杨仕庭是建卡贫困户,他家的房屋于去年改造完成。
“原有的土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地基沉降,墙体裂缝,房屋局部倾斜,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就会满屋透风,房顶还漏雨,影响了正常生活,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去年我申请了危旧房改造。”杨仕庭说。
镇村干部高度重视,立即实地调查核实。杨仕庭家经济困难,又是建卡贫困户,材料报送县城乡建委获得批准。“我家的危房改造工作是在去年完成的,我们已经入住大半年了,房子不仅漂亮,而且结实,真的是实现了我长久以来的安居梦啊。”杨仕庭说,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据县城乡建委工作人员介绍,自危房改造工作启动以来,截至2016年,全县已改造农村危房3万余户。
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前几天我到湛普去采摘花椒,走在路上,印象最深就是村上的新房子变多了,也漂亮多了。”近日,前往湛普镇采摘花椒的市民胡小平告诉记者。
据介绍,我县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契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传统巴渝新居风格风貌,并以打造美丽乡村为主要目标,强化综合治理,按照“六通十有”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网络宽带,配套完善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切实提高环境质量和居住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全县44个农民新村及56个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农村危房数量逐步消减,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自农村危房改造以来,我县农房风貌大为改观,农民新村及危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以前家里的土房子不仅不漂亮,而且很危险,现在政府为我们修了新房子之后,我小孙子回到家里时也经常说咱家的新房子变漂亮了。”湛普镇世坪村五组村民秦宗禄高兴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