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大厅
丰都新闻网讯(记者 蔡琴)近日,三合街道南天湖东路社区的谭婆婆吃完早饭,便赶往该社区的腰鼓队,参加完腰鼓队活动已是上午十一点半。回家吃了饭,睡睡午觉,下午要去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练练字,晚上还要去娱乐中心活动。“我的日子过得真是惬意啊!”谭婆婆经常发出感慨。
谭婆婆的生活只是南天湖东路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社区党委坚持坚持“位卑未敢忘忧国”“群众之事从不小”“共建之事需上心”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行“三问于民”“解忧于民”“服务于民”的工作做法。此外,积极探索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有效地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近年来,该社区陆续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区域党建“一股绳”
“社区人员多,范围广大,社区建设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光靠我们社区分管党建的几名工作人员是无法将工作做到最好的。”该社区党委书记秦文杰告诉记者,社区积极组织协调,拓宽帮扶群众渠道,促进社区共建。据了解,该社区与辖区11家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签订了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协议书。
“最近气温逐渐升高,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相比三四月份要大一些,因此,需要对居民开展如何使用灭火器、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等一些消防知识培训。”“这一点我们可以协助你们,抽时间举办知识培训。”当天,正值该社区的一次联席会。
“对居民们开展火灾逃生知识培训,是我们的‘老本行’,可以帮助社区解决问题,又可以宣传消防知识,一举两得。”县消防大队党支部书记罗自林告诉记者,驻区单位也是社区的一份子,作为南天湖东路社区的一员,为社区居民做点事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把党的组织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党的声音就能畅通到社区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里。”秦文杰说,区域党建必须拧成“一股绳”,向一个方向发力,这样一来,社区党建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服务群众“三张牌”
“作为社区工作者,深知群众反映的事情再小也是我们要解决的大事。如果不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那就不是一名称职的党员干部。”秦文杰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社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展“三问”于民。问政于民,对照“四风”问题,敞开大门让群众看在眼里,评判好不好、对不对、满意不满意,问出群众真看法;问需于民,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关注“菜篮子、米桶子、钱袋子”,问出群众真困难;问计于民,虚心听群众提意见,勇于让群众揭“伤疤”,问出改进真路子。
“小区由于当时修建时间短,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小区无路灯、路面没有硬化,小区铁门生锈,不能正常使用。”记者跟随秦文杰来到沙湾路85号小区,她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收集到的小区需要解决的几个民生问题。
硬化的路面、崭新的路灯……记者在该小区内一路走下来,发现秦文杰所说的问题已不存在。“我们在收集到这些民生问题之后,就马上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核实收集到的民生问题。”秦文杰告诉记者,核实无误之后,有的问题现场解决,有的问题则联系相关部门或者主管部门。
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对社区工作者大加赞赏。“太感谢他们了,将我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我们住着心里也舒坦了。”居民黄友超谈到小区环境的变化,喜悦的心情映在了脸上。
去年,通过移民后扶资金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整治,整改管网4800米左右,化粪池12个,安装路灯72盏,新增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
公共服务“零距离”
“你在我这里盖完章,再到旁边那个座位去再盖一个章就可以了。”记者在该社区的综合服务大厅里看到,前来办事的居民络绎不绝。“我才来十几分钟,就把事情办完了,真的是很方便,不用东跑西跑的。”在大厅里办完事情的居民刘志辉告诉记者。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是南天湖东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社区建成“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涉及的党建、社保、民政、计生、司法、信访、综治等20多个服务项目集中办理,实现了为群众“开一扇门、办万家事”。
公共服务,务求‘零距离’。近年来,该社区针对群众需求,改进服务方式,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最终实现“零距离”。具体有窗口服务“零距离”,代理服务“零距离”,上门服务“零距离”。同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看护中心,探索老人自助式居家养老,成立志愿服务队伍,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成立文化活动中心、娱乐中心、社区卫生室、心理咨询室,解决居民文化、医疗缺乏问题;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解决居民就业、家庭服务等问题,今年已有235人次从中受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