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工业园内的临涣选煤厂厂区一角。
数十台挖掘机隆隆轰鸣,工程运输车来往穿梭,工人们昼夜鏖战正酣……走进淮北临涣工业园,只见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生产场景。
“2013年,临涣工业园以推进产业延伸为抓手,以充实项目储备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夯实了园区二轮转型发展的各项基础。”临涣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德明介绍说,据初步统计,2013年,临涣工业园区预计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5%,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5%;上缴税收13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3年初,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中“重点加快建设淮北临涣工业园”要求,市委、市政府委托安徽省重化工产业发展专家办公室编制了 《安徽 (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编制工作自当年3月底启动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超英,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晓武带队到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石油兰州化工研究院、宁夏银川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唐山开滦集团等国内重要的煤化工研究院所和产业基地考察学习。整个规划编制经过市内调研、外地考察、资料分析、专题研究、多次征求意见,到当年9月上旬通过了专家评审。期间,淮北两次向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汇报园区发展思路和 《规划》编制情况,一次赴省发改委作专题汇报。
在吸纳有关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递交了 《关于建设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情况的汇报》。
《规划》在临涣工业园现有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煤、焦、化、电、材循环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淮北市煤化工以临涣工业园作为新型煤化工发展平台,以先进合成材料特别是高端合成橡胶为主攻方向,带动机械装备、化工、轻纺、橡塑加工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实现资源型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打造“产业规模一流、技术含量一流、产业链完整性一流、装备水平一流、绿色循环发展一流”的安徽省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 “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国家级园区。
《规划》提出到2020年,临涣工业园建成重点化工、能源项目30个以上;甲醇制烯烃、芳烃下游深加工项目25个以上;能源、建材项目2个。累计完成建设总投资5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利税100亿元以上。
加快建设,完善功能配套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辆辆大卡车“喘”着粗气,正把挖出的土石方运往目的地。这是一年来园区基地北路的建设场景,宽敞干净的基地北路已于2013年底前具备了通车条件。
为尽快改变园区发展环境,临涣工业园管委会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服务,着力增强园区吸引力。2012年10月,园区开工建设了基地北路,总投资1.35亿元,道路红线宽36米、长7500米,截至2013年底完成全段主路面工程,确保了园区主要道路的通达。目前,基地北路配套的绿化、亮化等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40亩、建设住宅504套的公租房小区,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2014年上半年可交付使用,解决部分企业职工的入住需求。
基础设施项目中,园区规划产品展示中心、土地整治、防护林等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完成,湖区治理、路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临涣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项目落户能力不断提升。
优化环境,项目纷至沓来
“临涣工业园不但有广阔的资源,而且投资环境也越来越好。”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艳功说,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临涣焦化有望上缴税收1.2亿元,实现利润超5000万元,迎来投产以来首个盈利年。
王艳功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园区,实地察看,排忧解难。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为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使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壮大。2013年,随着临涣工业园管委会正式入驻园区办公,园区发展软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对入园企业和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服务,形成了一批亟待落地开工的项目。
2013年,临涣工业园工业项目按照计划扎实推进,中利发电二期总投资24亿元,两台30万千瓦机组已经建成并调试生产,正在进行上网核准,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临涣水务二期总投资1.8亿元,设计能力15万吨/日供水,目前工程主体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在推进产业链招商方面,临涣工业园区以现有产品和富生资源为原料,商谈了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正在等待落地开工。项目陆续落地建设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淮北产业结构,成为拉动淮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同意组建安徽临涣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并与徽商银行淮北分行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同时,临涣工业园与华夏银行合肥分行初步达成了6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意向,与国开行安徽分行对接每年6亿元的新型城镇化贷款等业务,这将有效破解园区建设资金难题,为园区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