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淮北的工业经济发展来说,压力很大却意义非凡。
这是环境复杂且行进艰辛的一年,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上煤炭价格和需求双降带来的叠加影响,使得全市工业下行压力加大,这在淮北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带领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围绕产业、企业、创业三大核心,全力以赴稳增长,千方百计促转型,实现了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平稳增长,并呈现出“运行难中有进、动力稳中有增、结构优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真情帮扶稳增长
国际国内贸易环境复杂、生产成本增加、资金少融资难、缺人才缺技术……2013年,对于淮北的工业企业来说,发展的路途似乎变得遥远。
但是,来自党和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园区以及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使得企业一次次渡过难关,2013年由此成为企业发展史上不能忘记的年份。
外贸企业宝博合成革有几位不拿工资的编外人员,他们是市商务局“一对一”的帮联干部,不仅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还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积极融资,仅利用出口信保业务就为企业办理外汇贷款80万美元。
通过建立外贸企业包保服务责任制,市商务局将全市所有外贸企业纳入干部“一对一”帮联范围。
为促进外贸发展,淮北还把促进外贸发展奖励资金从2012年的13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这仅仅是淮北稳增长的一个侧面。
2013年,淮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46条意见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82条措施,采取帮扶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综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
通过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清、减、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和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稳岗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累计缓缴社保费3.59亿元,减收社保费6240万元,发放就业岗位补贴1.25亿元、职业技能补贴1500万元。
与此同时,强化运行监测预警和综合服务,引导省属企业采取薄利多销、压缩人员成本等措施稳定生产经营局势,帮助中小微企业通过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等途径增产拓市场。
尤其是“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中,淮北坚持市领导抓产业、县级干部帮企业、全体干部促创业、以商招商引企业,一企一策缓解企业经营困难,集中会办、交办、督办企业反映的资金、用地、用工等共性问题。
据市经信委数据,2013年,市直88家单位1020名干部走访了983家帮联企业,一企一策帮解个性问题157个。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用地、用工等共性问题,集中交办、会办、督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31个。预计2013年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0.1%。
千方百计增后劲
长期以来,淮北坚持工业强市战略,2008年淮北三次产业结构为10.2:61.4:28.4,2013年变化为8.2:64.9:26.9,工业进步很大。但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为了引进新鲜血液、增强发展后劲,淮北编印了《淮北市工业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参考手册》,成立央企和知名民企合作办公室,推进产业招商,主攻招大引强。
2013年,市领导率队拜访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新洽谈央企合作项目12个,已签约2个;利用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平台,签约华创工业园等项目43个,总投资257.9亿元。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计划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竣工项目抓投达产,扩投入增后劲。中利二期并网发电,虎山电厂提前实现双投,平山电厂、相邦复合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海聚科技园、华孚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87个续建和技改项目年内竣工,预计2013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96亿元,增长13.2%。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工程,扎实推进市企合作、“百亿口子”行动计划,力促新建项目和微小企业进规模,对上年253个上规模上台阶优秀企业、工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优质项目进行奖补,2013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5户,总户数达714户;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72家,总户数392家。
在杜集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新厂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政府资金扶持下,公司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的高端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自动化下料生产线,是我省的工业行业产业升级示范生产线。目前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每年节约材料成本300万元,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
同样受益于政府和园区鼓励企业上规模政策的还有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据董事长王艳功介绍,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临涣焦化有望上缴税收1.2亿元,实现利润超5000万元,迎来投产以来首个盈利年。
转型升级谋长远
转型发展的淮北,思变求新。在培育大企业、大产业的基础上,如何破题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着力的方向。
近年来,淮北紧扣打造精良产业目标,坚持把工业产业转型当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逐步明晰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谋划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
2013年,淮北加强市企合作发展,先后召开5次市企合作发展联席会,帮助解决两大矿业集团提出的37项问题,市企携手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淮北矿业、皖北煤电在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位较上年分别前移15、45位。电力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总装机容量跃升至352万千瓦。
科学编制《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明晰具体路径。着力完善临涣工业园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快速通道,强力推进煤焦化项目,推动产业加速集聚,临涣工业园被省政府确立为特色化工园区。煤化工产业实现逆势上扬,预计2013年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加快食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非煤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百亿口子”行动计划,非煤产业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2013年全年非煤产业完成增加值28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6.2%,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增长24.6%,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14.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新主动力。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增长25%,增幅居全省前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2013年淮北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据市统计局数据,预计2013年全市非煤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6.2%,淮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全新版图正在逐步形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