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牢转型发展的“桩基”

2020年10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4/2/17 9:00

图为我市重点工程相王大桥建设场景(资料图片)。 ■摄影 记者 万善朝

走进淮北新火车站月台,只见总面积8680平方米的雨棚在眼前延伸,花岗岩铺就的走道宽阔平整,一座跨度40米、宽8米的进站天桥横跨数个站台之间。“这座天桥将替代老站原有的地下通道,使得进站更加便捷。”据中铁建工淮北火车站项目部经理刘捷介绍,“作为示范工程,淮北新站按照高铁站的标准来建设,不论是规格还是装备水平,都要超过徐州东站。”来到南面的站前广场,面前是流线型的新站房,如鲲鹏振翅欲飞。走入站房,一层共4500平方米的大厅设施安装已进入尾声,二层1400平方米的候车室也已装修完毕。据了解,淮北火车站站改工程是上海铁路局与我市共同投资的改造项目,该项目已于2013年12月28日顺利验收,启用后将从根本上改变淮北站以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挤、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并且美化了城市的窗口。今年1月26日,淮北新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

“淮北站改建工程自开工以来,不仅备受全市人民的关注,更受到我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项目自续建启动以来建设进度可谓突飞猛进。”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涛说。

重点工程建设关乎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市重点局牢固树立“安全为本、质量至上、效率争先、管理从严、铸造精品”的建设理念,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建设亮点纷呈

据统计,2013年,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共承担在建项目53个,总投资65.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09亿元,至11月份已完工项目36个,累计完成投资14.0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7%,超序时进度8.1%,预计全年完工项目40个,建成道路总长近60公里,完成投资约15.39亿元。其中,年度竣工项目总量、年度建成道路总里程、年度完成工程投资总额均在我市城建史上前所未有。

用“亮点纷呈”来形容2013年的重点工程建设尤为贴切。截至目前,濉溪路改造、东山路、长山南路、学院东路、新湖路、淮海东路、麒麟东路、沱河路、光明路、科技路等10条市政道路已全部建成通车,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城市   品位明显提升;烈青大桥、相王大桥、开发新区8条市政道路及创业园、梧桐南路等10个项目全部完工,开发新区的建成为全市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打造精良产业提供了强力的保障;武警教导队、公安监管中心、消防灭火指挥中心、广电中心等项目全部建成,交特警指挥   中心、党校新校区等项目主体完成,市政类项目的建设,让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开发新区一期安置房、湖畔御景安置房、火车站金色云天一期安置房顺利移交,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的加快建设,让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

精品工程高效施工

驶出烈山区高速路出口,一路向南,汽车便驰骋在平坦的大道上。

这是刚竣工的梧桐南路,长约3.4公里,宽60米,主路面为双向八车道,总投资1.5亿元。现在,一座高大的独塔斜拉桥—— —  相王大桥已建成,一根根吊索状若竖琴弦,又如凤冠招展。该桥全长265米、宽达45米,总投资约1.2亿元,位于梧桐南路终点,寓意梧桐栖凤,该桥今已成为淮北经济开发区的北大门。梧桐南路和相王大桥的建成通车,打通了市经济开发区的主干道,将有效地推动淮北市东部新城区和南部经济开发新区的建设。

不仅精品效应凸显,我市重点工程的施工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坚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远近结合、重点突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原则,把优质资源集中在刀刃上。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科学安排施工计划,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最大限度缩短工期,工程进度比合同工期整体提前了20%以上,开发新区二期道路、梧桐南路、相王大桥、濉溪路改造更是不断刷新我市路桥建设速度的新记录。其中相王大桥自2013年8月24日主桥第一节块混凝土浇筑至12月26日主桥顺利合龙,施工方仅用短短4个月就完成了24个节段共计1.2万方混凝土的施工。开发区一期安置房从开工建设到村民入住仅用了22个月,效率之高走在了全省安置房建设的前列。

严抓质量创新管理

质量与安全重于泰山。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始终把“质量第一”的方针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该局扎实推进“一线工作法”“精细管理法”和“旁站式监督”,注重过程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和效益控制。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监督和质检单位抽检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不定期检查督促,对每一个质量细节问题都进行调查核实,确保把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在开发新区安置房的建设中,该局从当地拆迁安置的村庄聘请农民义务监督员,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的房屋建设,在每个验收环节请他们签字,做到了安置房质量群众放心。

“小业主、大监理”的理念,将过程管理推向了极致,重点工程管理局对工程质量实行“零缺陷”控制,对质量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重奖重罚,铁腕治军。2013年,该局对7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做出了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决定,做到了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项目责任制、分管领导区域负责制和项目组履约制的落实,把重点项目根据不同区域由分管领导协调调度,做到责任到底。打破8小时工作制,让管理人员吃住在工地,管理在现场,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质量。去年,该局共派驻50多名甲方代表,作为建设单位派驻现场的负责人,定期召开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审计协调会,并协助沟通材料供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创建良好和谐的施工环境。而为破解资金、拆迁、杆线迁移等瓶颈制约因素,该局与市直及县区党委政府建立了沟通协调平台及会商机制,形成立体协调网络,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构建了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

着眼现在谋划未来,市重点工程管理局通过认真梳理,初步确定2014年全市续建项目26个,总投资27.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6亿元。立足于高质高效的精品意识,今年我市将继续围绕精致淮北的规划布局,再掀工程建设新高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