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2013年9月,《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精致淮北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淮北基本建成“产业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风精细”的精致之城。两年来,精致淮北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效。
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建精致淮北、促转型发展”专栏,从精良产业、精深文化、精美城市、精细作风等方面,浓墨重彩报道精致淮北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结合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4105”行动计划,共同把精致淮北建设向纵深推进。
2013年9月11日,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建设精致淮北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淮北基本建成“产业精良、文化精深、城市精美、作风精细”的精致之城。
打造精良产业,是建设精致淮北的重要支撑。对于淮北这样一座资源型城市来说,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城市转型的成败。打造精良产业,就是为城市转型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两年过去了,淮北打造精良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果,又有哪些影响深远的变化?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精致淮北建设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型发展为方向,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抓主抓重,努力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初步构建起一个成长性较好、发展层次较高、牵动性较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4年4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将临涣工业园更名为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成为安徽省四大化工基地之一;2015年5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15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名单,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位列其中。
2015年3月,科技部公布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淮北凤凰山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晋升国家级;2014年,淮北经济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获评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
2015年6月29日,口子窖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市第四家登陆A股的上市企业。2015年8月,我市新增5件中国驰名商标,创历年认定驰名商标之最,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0件。
在最近的两年中,淮北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大唐虎山电厂两台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并网发电,平山电厂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中利发电二期获得国家发改委获准。
据初步测算,“十二五”末、“十三五”末全市火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500万千瓦、900万千瓦,这将彻底改变我市多年来“多煤少电”的局面。
截至201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39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8家,过亿元企业448家,较2005年增加430家。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28亿元,比2012年年底净增4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40亿元,比2012年年底净增50亿元;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实现345.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4%,比2012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电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四大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0.7、3.5、5.5和1.8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163家,较2012年增加5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4.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8%,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7.3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56家,较2012年增加2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8.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4.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分别完成350.5亿元、402.4亿元、500.7亿元,招商引资和工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63.6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全市投资高10.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63.1%,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2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5.9亿元,同比增长18.9%,比全市投资高10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8.8%。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9.9亿元,同比增长8.9%;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4.7亿元,同比增长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投资10.3亿元,同比增长59.6%;煤化工行业完成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73.8%。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非煤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70.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非煤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9.1%,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13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78.3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9.2个百分点。
一个个国家级园区的获评,一个个大项目的上马,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凸显了市委、市政府打造精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两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2015年是我市开展这一行动的第三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将帮联行动作为市领导联系督查重大产业及项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集聚合力扶企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今年以来,全市帮联行动扎实推进,切实解决了多个难题、促进了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28名市级领导、92家市直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帮联402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亏损企业以及部分在建企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帮联企业,实地了解情况,倾听企业诉求,鼓励企业家们坚定信心、加快发展,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把服务企业、解决问题贯穿始终,真正做到“帮到点子上、联在关键处”。截至目前,市领导帮联的重点企业共反映问题26个,其中12个已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市直各帮联单位共成立帮联小组326个、选派帮联干部963名,深入企业协调处理融资难、用工难、市场萎缩、资金回笼、用地指标等问题。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帮联行动。
在做好干部帮联企业工作的同时,我市还通过培育主导产业积极打造特色园区,全市工业园区已形成了错位发展的格局,如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凤凰山经济开发区,以矿山机械制造为主的杜集经济开发区,以铝基新材料等为主的濉溪经济开发区,以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市经济开发区龙湖工业项目区,以纺织服装和新材料为主的市经济开发区新区等,各具特色,多路并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