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展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建、管、用”三大环节,创新体制机制,乐园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三把关”,确保“建得优”
把住筹备关。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伊始,就组织人员深入各试点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全面掌握各村已有的基础文化设施和村民的文化需求情况等有效信息,为正式开展建设工作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率队赴浙江临安、富阳、德清等地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组建市级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报相关情况,指导和推进建设试点工作。各试点县(区)、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保证试点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把住规划关。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好农民文化乐园的前提条件。淮北市坚持规划先行,既严格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又与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保证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管理,保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缺项、不打折。为认真做好规划,市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把初审关口,保证乐园建设按规划、按程序进行。各试点县(区)专门召开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规划评审会,就资金投入、安全保障、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保证建设规划任务明确、目标可行、保障有力。
把住质量关。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我市以“项目化管理”方式严把乐园建设质量关。各试点县(区)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建设方案评审会议,邀请专家对每个文化乐园建设方案进行点评、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各试点镇严格按照工程招投标程序组织建设,乐园竣工后,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组人员进行工程验收,重点对礼堂讲堂、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进行严格质量把关,确保“建设一个,达标一个”。
管理“三到位”,确保“管得实”
队伍建设到位。组建“理论政策宣讲队、业余文艺表演队、文体志愿服务队、专家指导队”等四支队伍,确保事情有人做、活动有人办、设施有人管。从大学生村官、下派驻村干部中选派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的宣讲员,为每个乐园配备1名以上宣讲员,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从具有一定文艺专业技能、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中遴选组建一支文体志愿服务队,经常赴文化乐园开展群众文体辅导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农村文化艺术氛围。
机制建设到位。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多渠道解决建设及运转经费问题,市、县(区)两级从文化强市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项资金中统筹部分资金支持乐园建设,缺口部分由政府整合项目资金进行兜底。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动员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贡献力量,发动与试点村结对共建的机关单位,合力建好农民文化乐园。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实施“市—县(区)—镇 村”四级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各镇负责统筹推进,各村是管理主体,具体负责文化乐园的日常管理及使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工作列入政府民生工程,纳入农村文化工作、美好乡村建设等相关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相关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纳入文明镇、村等相关评价体系,对通过验收的试点村,将给予一定数量的经费补助。
项目配套到位。农民文化乐园建好之后,要使之“转起来”“转长久”,必须切实抓好管理运行等软件建设。我市以配套项目建设为抓手,保证乐园有效持久运行。坚持把群众“要文化”与主动“送文化”匹配起来,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在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试行县(区)、镇、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改进提升农家书屋,提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运转水平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突破,使各类文化项目与文化乐园建设相互配套、相得益彰,务求活动多起来、设施不闲置。
使用“三注重”,确保“用得上”
注重群众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唱主角,他们把建设乐园当成自己的事、变为自觉行动,就会顺理成章把乐园当成自己的劳动成果去尽情“享用”。各试点村都成立了建设理事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的愿望诉求,让农民群众讨论确定文化乐园 “建成什么样、怎样布局、应有哪些功能”等,确保农民群众“用得上”。比如,濉溪县蒙村按照村民的建议,注重对本村“一姓一寺一祠”特色的挖掘,让村民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群众便会情不自禁地“常回家”看看。濉溪县黄新庄村的崇德尚贤墙上,“爱集体、正德行、敦孝悌”的村训格外引人瞩目,这出自该村的一位老教师之手,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确定为村训。另外,充分利用乐园这个平台,开展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技能、乡村文明礼仪等培训活动,让群众感受到乐园很受用、能得实惠,群众就会愿意听、喜欢看、玩得转。
注重先进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农民文化乐园的教育培训,从思想觉悟有进步、综合素质有提升、致富能力有提高的农民群众中,每个月推荐1个以上先进典型,在一定范围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先进典型的现身说法,带动、引导和影响其他群众将农民文化乐园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去。首批文化乐园试点村——相山区郭王村的一些村民,在文化乐园接受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培训后,种植技术越来越高,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这些先进典型招来其他村民的“艳羡”进而去“模仿”,更多的村民每天到文化乐园听一听、看一看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还有,濉溪县黄新庄村——曾经有名的社会治安“难点村”,通过一些在文化乐园的影响,现在农民群众“放下农具拿起书,不打麻将学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注重交流服务作用。在试点建设中,我市积极创新、深入挖潜,除了发挥乐园的学习娱乐功能外,还成立了交流议事馆和便民服务室。各村经常在文化乐园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交流,凡涉及村重点发展项目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征地拆迁、农村合作医疗、社保医保等群众关注的问题,都会组织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村民在乐园里聊天、谈心,排解情绪、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此外,依托文化乐园举办未成年人假期托管班,免费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护、技能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群众中温暖民心、凝聚民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