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一大早,杜集区高岳街道岱河社区的文化活动广场上就响起了悠扬的歌声,20余名社区群众伴随着歌声跳起了优美的扇子舞,为参加杜集区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做准备。
这些人已不是第一次合作,在区腰鼓协会会长、文化志愿者孔德荣的指导下,大伙密切配合、互相纠错,一会儿就把节目排练得有模有样。“他们都是社区里的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一听说要参加群众文化艺术节,都积极报名参加排练,想在舞台上一展风采。”孔德荣告诉记者。
近年来,杜集区大力开展文化志愿者“百人千家种文化、优秀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服务活动,以区文化馆为主阵地、各镇(办)综合文化站为基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每年为各镇(办)培养至少100名文艺骨干,把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如今的杜集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千人腰鼓、威风锣鼓、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好处有很多,一方面引领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区文广新局负责同志说。
由于各个村(居)经常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原本并不熟悉的人成为了好朋友、好邻居,许多人渐渐改掉了不良爱好和习惯。“我们腰鼓协会就有一个会员,原来爱好打麻将,往麻将桌边一坐就是一天,自从学习了打腰鼓,麻将就很少再打了,现在还成了区腰鼓队的骨干之一,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好多了。”区腰鼓协会秘书长吴永胜告诉记者。
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还成为宣传正能量的载体,广大群众用腰鼓、歌曲、舞蹈等形式,反映社会的新变化,宣传党的新政策,讴歌真善美,讥讽不文明、不道德现象,使先进文化成为主流,“负能量”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早在2010年,杜集区就组建了文化系统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伍,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腰鼓培训作为志愿服务的重点,安排志愿者们分片包点,常年到各镇(办)开展培训。培训实施以来,共培训腰鼓队员6000多人次,出现了“村村都有腰鼓队、家家都有腰鼓队员”的可喜场景。在志愿者的影响下,腰鼓队员既是各村的文艺骨干,又是各村的文化志愿者,成为促进杜集区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力军。
杜集区重视发挥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的引领作用,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自信和自觉。近年来,该区多次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腰鼓大赛,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并组织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外出参演、参赛,展示杜集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各镇(办)、村(居)也频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到全区各个角落,影响力、参与度不断提高。
2010年以来,杜集区千人腰鼓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多次在煤矿机械博览会、食品工业博览会及市、区各类大型群众文体活动中精彩亮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2013年,杜集区的腰鼓舞 《希望的田野》荣获第二届全省社区文艺调演一等奖,威风锣鼓参加第六届安徽省 “金色晚霞”合唱节展演并获优秀组织奖,杜集区女子水鼓队于2014年在区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首次亮相,惊艳全场。
近年来,新华社、《安徽日报》、《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等媒体多次对杜集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了报道,“百人千家种文化、优秀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活动被文化部评选为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杜集区共举办腰鼓、威风锣鼓、广场舞、健身秧歌、文化讲解员等培训50多期,培养各类文化爱好者5000多人,文化志愿者发展到1500多人,群众文化辅导员发展到200多人,民间文艺团体由10个增加到56个,为杜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让文化的种子深深地植根于广大群众的心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