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会有一样的民生热度,每一年都会有不一样的民生话题。
零择校、安置房、药品零差率销售、“吉祥三保”、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新火车站……一个又一个民生热词,记录了2013年淮北人的真实感受。
81亿元!这是今年淮北在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金额,占财政总支出的80%。承诺的34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耗资21.5亿元,向百姓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教育方面,合理配置主城区教育资源,重新划分主城区义务教育学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零择校”有效解决了大班额现象和择校问题;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资金6446万元,资助学生8.8万人次;8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部建成使用;市职教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
保障房方面,把解决22663户被拆迁户安置问题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加快24个安置点、29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19047套,基本建成12421套;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帮助9452个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
医疗方面,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52.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城镇基本医保实现省内异地结算;新农合参合率全省第一,并率先实现市级统筹;全市18家乡镇卫生院、307所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保方面,淮北全力打造全民社保、安全社保、幸福社保“吉祥三保”民生工程,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1万人次(不包括新农合),基金可支撑能力居全省前列。
出行方面,淮北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推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淮海东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新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18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淮北经济开发区新区至泗许高速连接线、平山口至徐楼段改建工程开工,百善至涡阳段复工建设,南坪港一期工程主体开工。
养老方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加快建立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全市72.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75张;五保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年1880元和4400元。
关注并逐步解决老百姓关心的衣食住行等热点焦点问题的同时,淮北一系列城乡统筹规划、同步建设的有力举措,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精美城市建设向前跨出一大步。
立足长远,编制完成全域空间统筹规划、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治理规划,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淮水北调淮北市配水方案、南湖和东湖景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出台城市供水燃气、排水防涝、道路绿化、电网配套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旅游、城市商业网点、棚户区改造等规划。
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投资8.7亿元着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在37个中心村规划实施610个各类建设项目,榴园、南山、郭王、黄新庄等一批特色精品村成为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典范。
投资1.37亿元,完成东湖、南湖区域地质环境和龙岱河等3条河道的治理;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森林增长工程年度任务;启动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
半城山水半城绿,淮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抓住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城市的机遇,在蒙村、榴园、南山等7个行政村扎实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工作,滋润了农民心田。
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94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6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 全部完工,34个公共文化场馆和516个农家书屋全部免费开放,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
回顾梳理,我们发现,民生建设每前进一步,在民众心里都会得到温暖的回应;民生建设的过程,就是百姓圆梦的过程。
怀揣精致淮北梦想,淮北人一步一步踏着坚实的步伐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