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健康淮北”新目标,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09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公益性”这一改革方向,全面启动综合医改,药品“零差价”,家庭医生签约,大病保险全覆盖……广大市民接受和熟知了这些新鲜词汇,更在诊疗就医中感受到越来越优质的医疗服务、越来越融洽的医患关系、越来越舒适的医疗环境。
分步推进综合医改
按照中央、省部署,综合医改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最终实现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市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各项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我市以濉溪县、相山区为试点区域,从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为切入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基层医改。随即,在所有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供应机制、保障制度等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所有的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一体化管理改革,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后,在濉溪县医院、县中医院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改革。同时,对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实行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初步实现群众负担不增加、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基金可持续的改革目标。
以“三同步”为主要内容,拉开了我市5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序幕:同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按照省级药品集中采购限价(医保支付参考价)销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同步开展药品带量采购,降低虚高价格。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临床路径+病种付费管理;推出医疗服务“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进程中,各级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分配保障制度、激励奖惩机制同步建立和完善,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初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均超过85%,基层医务人员平均收入较改革前提高32.2%,临床一线、业务骨干与其他人员的收入差距合理拉开,医务人员从“以药补医”的体制性束缚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上。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药费用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综合医改的叠加效应正一步步显现:全民医保的保障范围持续扩大,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的无序状态得到根本性扭转,药品质量得到保证;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次均门急诊药品费、次均住院药品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比分别下降达28.7%、14.5%;开大处方、开贵重药和药物滥用现象逐步消除,广大群众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三大亮点凸显成效
今年初,从省新农合办公室传来好消息:我市新农合工作连续第三年位列全省综合考评第一,连续10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群众筹资,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参加新农合比例逐年提高,持续稳定在100%。在提高参保率基础上,新农合医保筹资标准从2010年人均120元,提升到2017年人均450元;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61.8%,较2010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兜底政策。2016年底,我市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大病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新农合工作,只是我市推进综合医改中的亮点之一。
为切断药品耗材流通领域与医疗机构利益链,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我市对药品和耗材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实现了从村卫生室到市级医院等4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集中采购“全覆盖”,中标药品价格与国家指导价相比平均降幅达42.2%。省招标后,开展药品联合带量采购,最终药品采购价格在省级医保支付参考价(省级集中采购中标价格)基础上平均降价15%左右,群众用药负担进一步降低。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以来,我市实行有偿签约与免费签约相结合、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相结合、典型引路和面上推广相结合,实行1名县级医院专科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1个村卫生室村医“1+1+1”结对子帮扶签约服务,落实新农合基金支持,有偿签约达到14万人。在2016年度全省签约质量抽查考核中,我市以近满分的成绩获得综合第一。
深化改革仍在进行
面对改革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市综合医改工作将以医联体建设等为重点,积极探索路径,突破带动全局,回应百姓的期盼,让人人享健康,人人得幸福。
全面启动多种形式医联体建设试点,以4家三甲医院为龙头,其他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参与,建立不同模式的医联体,打破区域限制、性质限制和制度限制,实现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共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利用医联体建设和信息化手段,将市级公立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生纳入,提升签约服务水平。加快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变过去以药养医的模式,真正体现医务人员专业化、风险大的职业特性。探索建立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通过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确保2018年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