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文明而美丽;创建,有你更精彩!
漫步在淮北街头,一张飘落在地上的纸屑,被行人轻轻捡起放到垃圾箱里;斑马线前,人们停下脚步,耐心地等待绿灯亮起;公交车上,老人被热心人搀扶到座位上……行走在城郊乡村,一座座环卫设施整齐完好,运转有序;村头的文化墙上,城乡同发展,文明共创建”的标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每到傍晚,开放式村部广场就会被扭秧歌、敲腰鼓的人们变成欢乐的海洋……18年来,文明的涓涓细流,就这样不断汇聚、汇聚,最终汇聚成一条幸福和谐的河流。
多年来,淮北市坚持文明共创、全民共享,着力解决群众的迫切需要和关注的热点、难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创建过程中感受文明风尚、享受创建成果,充分调动了城乡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淮北的形象实现了根本转变,城市更具活力,乡村更具魅力,展现出和谐共进、文明发展的新形象。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把淮北这座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建设成为和谐美好的家园。从三个“一起来”到“两拆一还”工程,从“四个延伸”到“创建品牌”,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支持率、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199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创建中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狠抓“三个起来”,即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以此为标志,淮北拉开了以治城育人、造福市民为目标,地矿共建、城乡一体、规模空前、扎实有效的文明城市创建序幕。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始终高度关注,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市文明委主任周四督察日制度、责任追究机制、监督评议网络,持之以恒抓创建,一以贯之抓落实,实现了创建工作的良性互动。
实施拆违还绿、拆墙透绿,以拆促建的“两拆一还”工程;推动创建工作由点向面延伸,实施创建工作向小街小巷延伸、向居民小区延伸、向集贸市场延伸、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延伸;推行“四个延伸”覆盖全城、垃圾袋装化覆盖全城、环境绿化覆盖全城……随着创建的不断深入,淮北的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市民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受益者。只有让广大市民在创建过程中感受文明、享受创建成果,创建文明城市才能获得坚实基础与强大动力。”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已有13年的市文明办创建科科长杨体忠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淮北市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义务监督员、行风热线、“一站式”服务、社区服务等各种方式,让群众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随时感受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支持率、参与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全市创建硬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狠抓了软件建设,即创建工作实现了由外到里的转变。从1999年开始,淮北市先后开展了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刘桥一矿、文明行业创建先进单位市运管处、全国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李子明学习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学习先进的氛围。随后的几年间,市文明委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市民“守公德、做三好”,即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遵守职业道德,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遵守家庭美德,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
“过去,市民向文明办反映的问题多是涉及到自己家的问题。现在提的更多的则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杨体忠告诉记者,现在,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家园的氛围日渐浓厚,融入城市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形成了具有淮北特色的创建优势和品牌效应。
【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多年的建设发展,培育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崇高品质,也培育了煤矿工人热爱生活、追求文明的高尚情怀。在文明创建的活动中,结合实际,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工作载体,拓展创建的覆盖面,矿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一种善行,匡扶人间正义;有一种美德,滋养心灵的春天。”近日,淮北矿业2012年度精神文明十佳评选颁奖词这样说道:他们如此平凡,却用道德的力量,引导我们追求至善至美,用榜样的力量,启迪我们共建和谐家园。让我们循着他们的足迹,传递道德的力量,芬芳爱的花园。让爱流涌动,春满人间……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50多年,淮北、皖北两大矿业集团共开采出9亿多吨原煤,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的建设发展,培育了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崇高品格,也培育了煤矿工人热爱生活、追求文明的高尚情怀。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在加快矿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矿区文明程度,着力打造文明和谐矿区。
在创建工作中,淮北矿业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文明办组织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基层单位对应成立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做到创建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在工作部署上,坚持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结合,每年年初把工作任务分解下去,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在资金投入上,把硬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矿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开展日常创建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专项奖励经费有保障。在创建内容上,既有包括环境、设施等硬件建设的标准,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要求,包括职工文明行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在考核表彰上,既有文明矿(单位)的综合考核,也有文明小区等方面的单项检查;坚持每年召开年度双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对文明单位、文明处室、文明区队、五好职工进行综合表彰。
“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原则,深入开展立体型文明创建活动。”集团公司文明办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淮北矿业按照建设文明、洁净、优美、绿色矿区的要求,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以开展创建文明矿(单位)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井上井下、矿内矿外、机关科区、社区家庭等各个领域的创建活动。
淮北矿业还深化道德建设,着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载体,激活形式,把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职工素质贯穿于各项活动中,使开展活动的过程成为传播先进思想、弘扬社会新风和企业精神的过程,使创建工作的思想道德教育内涵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
拥有2万多名职工家属的朔里煤矿,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职工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创建最基础、最根本的环节抓起,着力提升职工文明素质、提高矿区文明程度、改善人居环境,让广大职工家属在创建中获得巨大的实惠,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局面。
杨庄煤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立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奉献、包容、诚信、向上”的社会新风尚,着力加强全矿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季评十件好人好事”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和完善杨庄特色的行为文化,提升了矿井整体形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