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南部有路灯,北部没有,群众夜间出行极为不便。去年开村民大会时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村里决定在北部安装63盏太阳能路灯,目前正在清理树障。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我村通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濉溪县濉溪镇蒙村党总支委员张斌说起县里民生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如数家珍。
近年来,濉溪县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一丝不苟做精做细民生工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主动作为,统筹安排,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此为抓手,逐步推动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民生工程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濉溪崛起的重要政策平台,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品牌,开创了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2014年金秋时节,对于百善镇宋庙村的孩子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村里的公办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了。开学当天,看着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蹦蹦跳跳迈进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教室时,家长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这是濉溪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做好民生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濉溪县紧紧围绕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按照“保基本、守底线、提质效”的工作要求,早谋划、早动员、早实施,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强化推进举措,创新实施方法,引导多元投入,严格督查考核,加强政策宣传,全面提质增效,民生工程工作整体进展迅速。
2015年省安排33项民生工程,濉溪县实际实施30项,计划投入资金12.74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69亿元,截至5月底,已拨付资金9.25亿元,占全年的72.6%。目前,各项目进展顺利,补助类项目按序时进度发放,4项工程类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六化同步,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制定了《濉溪县2015年民生工程工作要点》《濉溪县2015年民生工程工作计划》《濉溪县2015年民生工程月度工作计划》等14个文件,明确各乡镇(园区)、县直各实施单位2015年度每月、各时间节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量化指标,细化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县民生工程的指导。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濉溪县实施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全县民生工程的领导,各镇(园区)、县直各实施单位也同步调整了民生工程领导小组、联络员。县政府与各镇 (园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县直单位与二级机构、镇与村也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加强对本单位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分管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联络员负责民生工程日常工作的联络、组织、协调、推进,具体项目责任到具体人员。
县民生办人员包点到各民生工程实施单位,采取电话询访、上门会商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各单位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牵头、乡镇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严明。
资金配置精确化,确保刚性到位。始终坚持民生财政导向,在财力十分困难,人员工资不保的情况下,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支出,确保民生工程县级配套资金到位。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根据财力情况精打细算、合理实施、科学管理,不盲目增加项目、扩面提标。完善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做到及时申请、及时拨付,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资金管理,切实提高各个环节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建后管养常态化,确保发挥效益。在年初预算中落实管养资金,进一步完善建后管养办法,更新工程类项目数据库,5月份起按照已出台的管养办法对2014年度的管养资金、人员、效果等情况进行分阶段专项考核,及时拨付使用各级管养资金。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市场化运营等方式,确保民生工程持久发挥惠民功效。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公路村村通等项目建后管养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探索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交由专业化团队建设和管理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创新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模式。
文明创建惠百姓,“四个濉溪”蓝图显
素有“酒乡煤城、中原粮仓、能源之都、运河故里”美誉的濉溪县,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文明楷模,已然成为崇德向善之地。从“中国好人”王启军到安徽省“最美乡村教师”邵英文,再到淮北市道德模范荐雪梅……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濉溪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先进典型?实际上,这一切来源于濉溪的一场“文明变革”。2013年7月,为了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107万濉溪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建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的征程。
通过创建,濉溪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濉溪人生活更舒适了。如今,漫步濉溪县城,不论是园林绿地、休闲广场,还是闹市商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整洁有序,四处可睹温馨文明。一个现代化的幸福文明之城正款款走来……
2014年12月29日,省文明委下发文件,对获评的安徽省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表彰通报,濉溪县成功获评“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县城”,这是濉溪首次跨入省级文明县城行列。
“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基础在规划,重点在建设,关键在管理,根本还在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积极参与。”濉溪县政府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濉溪县按照 “一年打基础、二年求提升、三年上台阶”的要求,为统筹全县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服务“四个濉溪”建设,濉溪县制定了2015至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规划提出,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做靓“好人濉溪”、志愿服务两大品牌,聚力掀起创建 “全国园林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全省文明县”的“三城同创”新热潮,突出第三方测评、文明指数测评、“三线四边”环境治理、公益宣传四个重点,抓好动态管理、“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节日”、未成年人、农村精神文明五个常项。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重点,狠抓升级提高,提升创建综合水平;以基层创建为重点,狠抓亮点培育,巩固全省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以核心价值观建设为重点,狠抓固本育人,营造城乡文明新风尚;以健全长效机制为重点,狠抓科学规范,开拓创建工作新局面。
“惠民利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濉溪县领导认为,文明创建工作要想开展好,必须始终坚持“三严三实”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市民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也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